雅安市民莫紧张 青衣江河床发现的漏水是自然地质现象

24.10.2014  11:05

        四川在线雅安频道讯(记者王建明) 近日,网上有一段视频显示,雅安市青衣江大兴电站大坝下游河床出现一股水流汇聚在河水与河岸的交汇处,形成旋涡,流入漏水洞,不知去向。

        日前,雅安市政府迅速反应,立即组织市水务、国土、防震减灾等职能部门,先后邀请上级部门权威专家一起到现场查勘,从水文、地质等方面对漏水现行等进行科学分析和研判。

        10月10日,雅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市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相关专家同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省水文资源勘测局专家到现场,对漏水洞进行查勘。专家会商得出结论:漏水洞河段无发震断裂,漏水洞形成与地震无关;漏水洞所在的青衣江河段的岩石为砂岩和泥岩,含石膏、芒硝等可溶性物质,厚度为几厘米至几十厘米,易形成溶蚀带。漏水洞是在长期(时间指数十万年)溶蚀、洞口塌陷的综合因素下形成的;漏水洞目前对地面建筑没有直接安全威胁。

        10月16日,雅安市防震减灾局专家同省地震局地震地质、测绘专家和监测分析人员一起,对青衣江干流大兴电站大坝下游河床漏水洞相关情况进行现场查勘。专家查勘后分析认为,形成漏水洞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河道大量砂砾层堆积后,地下潜流层带走砂砾层中的细小泥沙,砂砾石在重力的作用下出现小规模陷落而形成。水流流入洞内后,经由底部贯通的砂砾层缝隙渗漏排泄,从而出现大量水流流入洞内的现象。

        同时,专家查阅2011年5月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完成的《雅安市主要活动断裂调查与填图项目成果报告》中的雅安市活动断裂分布图,第四纪活动断裂龙门山前山断裂距离漏水洞30余公里。根据四川省1970年以来地震目录显示,漏水洞周围10余公里范围内,历史上没有发生过4.0级以上地震。专家组综合分析认为,漏水洞与地震活动断裂和地震活动无直接关联。

        10月16日,雅安市国土资源局邀请四川省地矿局九零九地质队工程师、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蜀通岩土工程公司等专家,再次成立了青衣江干流大兴电站大坝下游河床漏水洞调查专家组进行现场应急调查,分析后认为,漏水洞区域出露地层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的紫红色泥岩,根据区域资料,白垩系灌口组泥岩夹杂三层芒硝带,由于岩层泥钙质胶结,在长期水流作用下,形成大量的溶蚀孔洞,在重力作用、风化裂隙作用下易形成落水洞,沿岩层的走向呈带状分布,水流顺溶蚀形成的通道流入尾水渠排入下游,距离近500米。初步认定,漏水洞地质现象与地震无关;漏水洞属于浅表层芒硝矿溶蚀形成的自然地质现象;暂未发现漏水洞对地面构筑物造成威胁,根据溶蚀带分布发育规律,须及时处置。

        昨日,根据省市水务、国土、防震减灾等部门专家现场查勘分析,专家得出共同结论:漏水洞是长期溶蚀形成的自然地质现象;漏水洞与地震活动断裂和地震活动无直接关联;漏水洞对地面建筑没有直接安全威胁。

        因此,雅安市相关方面提醒广大市民,相信科学,尊重自然,不信谣言,漏水是自然地质现象,没有直接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