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7成市民曾遭侵权 24%消费时“懒得要”凭证

09.04.2015  10:51

制图 刘逸兴

  本报对278名市民展开维权问卷调查,因维权成本高仅3.7%维权到底

  去餐厅吃饭遇到“霸王条款”怎么办?刚买的手机出现质量问题如何维权?刚刚过去的3月份,因为“3· 15”而成为了消费维权月,不少市民通过华西都市报四大维权渠道吐槽消费烦心事或咨询如何维权。

  3月30日~4月3日,华西都市报百名记者编辑走进成都市区内多个社区,对278名市民展开消费维权问卷调查,七成受访市民曾在消费过程中,遇到过被侵权的情况。当遭遇被侵权后,选择“较劲儿”地维权到底的市民,仅有3.7%,而大多数市民因为维权成本太高等原因选择不维权或中途放弃维权。

  

   翻新机、网银被盗… 7成市民曾遭侵权

  市民肖先生花了近5000元买了一部iphone5s手机,出现故障去维修时,才知道买的是“翻新机”.而非销售人员承诺的新机。

  在消费过程中遇到合法权益被侵害的,不只肖先生一个。在此次受访的278名市民中,73.08%的市民都表示自己“被坑”过。

  使用频率高的电子产品,尤其是手机,被指“陷阱”多。37.12%的市民都表示,在购买电子产品时,有过不愉快的经历。除了刚买不久出现黑屏、无法充电外,市民们最不满意的,就是不尽如人意的售后服务:指定维修点费用太高、三包服务难享受……

  随着网购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形式,57.51%的受访市民都遇到过在网购中被侵权的情况。实物与宣传图片不符以及退货、维修难是超过一半的市民都反映的问题,还有24.81%的市民吐槽自己遇到过先提价再打出促销的假打折活动。9.01%的市民认为自己在网购时,个人信息被泄露,导致其网银里的钱莫名被盗。

  

   为80元花几月打官司 仅10人维权到底

  虽然七成的市民在消费过程中感觉自己“被坑”,然而,采取措施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市民却不多。

  较劲儿维权到底的市民更是少数。虽然76%的市民都知道消费者投诉电话,但真正拨打12315进行维权的,只有48.26%,不超过一半。

  在受访的 278 名市民中,14.81%的人认为吃亏是福,在被侵权后选择自认倒霉。70.37%的市民会视情况而定,“损失不大就算了,如果严重侵害了自己的权益,再选择采取措施维权。”只有10人表示会一根筋维权到底,这在所有受访者中,只占到了3.7%。

  11.11%的市民在维权过程中遇到困难,会选择中途放弃。放弃的原因,43.48%都是因为维权成本太高。市民何女士在2014年将一家火锅店告上法庭,要求其退还30元开瓶费和50元包间费。忙了几个月,终于赢了官司,可那80元火锅店却迟迟没有退还。对此,何女士身心俱疲,表示“费时间、费精力,下次再遇到,可能选择忍了。”34.78%的市民认为投诉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