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柳絮飞舞市民戴口罩出行 成都试点杨树注射"避孕针"

11.04.2016  08:23

飞絮来扰,医生提醒市民戴口罩出行

  地上成团的飞絮

  ■天府早报记者赵雨欣实习生姚丹摄影李国东

  “整个成都都在下棉花雨,白白的,像动物绒毛在亲吻肌肤”?阳春4月,在漫天杨柳飞絮的强大攻势下,成都市民不胜其扰。飞絮入诗虽美,却给不少市民的身体和日常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成为大家吐槽的对象。那么,如何治理杨柳飞絮?飞絮高峰期时对身体又有何伤害?相关部门是否已采取治絮措施?来看看天府早报记者的调查结果。

   柳树间距2米的柳树落下团团飞絮 遛狗人带口罩才敢出门

  昨日上午,天府早报记者来到东湖公园附近的河滨路,虽然柳絮飘飞高峰期是4月中下旬,但已经能看到漫天飞絮在空气中飘荡,落在人行道上汇聚成一团团的。一阵风吹过,便又重新盘旋着飞上天。这条路属于府南河与东湖公园的绿道,沿街栽种了很多柳树,树与树之间的距离仅2米左右。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条路上过往行人非常多。记者注意到,来往车辆驶过,成团的飞絮借着风势四处飞舞。不少行人走路时用手捂着口鼻,时不时地驱赶眼前飞絮,防止迷眼。一位遛狗的市民则戴着口罩,“我有鼻炎,接触到飞絮就会不停打喷嚏。早上出门时吓了一跳,仿佛是一夜之间,飞絮就起来了。赶紧回家取出口罩,戴好后再重新出门。”

  飞絮挡眼睛、钻鼻孔可以预防,但是过敏就麻烦多了。“孩子刚上小学,每天去学校都会在飞絮中接受一遍‘洗礼’,最近孩子老说皮肤痒,还一直打喷嚏,为此专门去医院开了预防过敏的药。”家住附近的市民陈立女士告诉记者,这条种满柳树的路,是他们一家三口每天的必经之路。

   杨树白毛“长”满家家户户的纱窗 环卫工头疼扫不干净

  除了柳絮外,困扰市民的另一飞絮便是杨树的飞絮。昨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武侯区科华路,家住附近的市民朱丹表示,自家附近有十几棵杨树,每到飞杨絮的时候,每家每户的纱窗上都“长”了一层白毛,出门时,毛絮直往鼻子、嘴里钻。“窗户都不敢开,纱窗上全是白毛。如果开着窗,估计一天能扫出一大堆来。”朱丹表示,即使安装了纱窗,家里还是能找出不少白色絮状物,有时连饭菜也不能幸免。

  附近的环卫工李大爷说:“飞絮最让人头疼”。一方面是飞絮很轻,扫过去又会飞回来,很难打扫;另一方面,刚刚打扫完,一阵风吹过来,又一层铺在地上,弄起来太费劲了。“很多市民抱怨地上飞絮无人打扫,风一吹就到处都是,其实不是我们不打扫,而是根本就打扫不干净。”李大爷无奈地说。

  对于这种“满城飞絮”的景象,有人喜欢它的浪漫,而有人却苦恼它带来的空气污染和由此产生的过敏。“每年这个时候,总能接到不少居民的投诉。”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一天当中,日出之后到日落之前,往往是飞絮飘飞的高发时段。

   治理 武侯区给杨树打“避孕针”飞絮明显减少了

  为了抑制漫天飞舞的杨絮,成都市武侯区园林局绿化队去年5月对辖区内首批试点的杨树注射了“避孕针”。“这种针剂的主要成分是赤霉酸,进入树体后,可以抑制树体花芽形成,就相当于‘避孕药’的效果,”绿化队工程师王雪峰说,辖区范围内共8条街道,包括科华街、十七街、旅游村、胜利村等,覆盖杨树达458株,“辖区内柳树相对少一些,去年就只试点了杨树。今年4月底5月初,辖区内将进行第二次试点,为抑制明年的杨树飞絮。”

  这些“避孕针”是否有效果?王雪峰表示已初见成效,“去年5月注射的,具体效果要等4月底才能看到。不过就目前观测对比情况来说,注射过药剂的杨树,飞絮明显比往年减少了。”不过,记者了解后得知,药品有明显的副作用。用药后的树木,休眠期会比较新芽会比正常树木晚半个月左右。赤霉酸会促进枝头芽叶生,同时抑制侧叶萌发生,这就造成了枝头一枝独秀,树枝四周芽叶比较光秃。此外,这种药还有个特性,当年用药次年见效,药效不是终身的,一年一用或者隔年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