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创作钢笔画 重温宜宾老街生活

01.03.2016  11:29

冠英街 周俊易 摄

画作《生在冠英街

宜宾市民怀旧创作

近日,有市民获悉宜宾冠英街今年将进行改造,特向相关部门建议,在改造冠英街的花台寺石刻周边小范围区域时,启用唐朝风格。该建议立即获得了宜宾市长批示,并交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认真考虑、研究。

无独有偶,日前一则《生在冠英街》的钢笔画创作,在微博上热传。画作中,古朴的老街与顽皮的孩童形成强烈对比,顿时引起了市民共鸣。据了解,在市民密切关注的古街改造上,宜宾市相关部门明确表示,将充分论证和谨慎审查冠英街保护与展示利用方案,切实保护好这一宝贵文化遗产。

怀旧创作

城市古街别有一番味道

斑驳的旧式木屋,晾晒着新洗的衣物,在狭窄的屋檐下,两位母亲和着顽皮的孩童,映衬着古街里的新生活。在微博上,一则《生在冠英街》的钢笔画,颇受市民关注,分别转载留言,感叹城市古街别有一番味道。画作仅在黑白之间,就强烈地对比出新与旧的截然不同。创作者周俊易透露,作品是基于此前拍摄的一张照片,经过个人反复构思,终在今年年后提笔描绘。

“老人、老街,这样的话题太沉重。”偶然间的灵感让周俊易找到了创作激情,看到老屋与孩童的鲜明对比,他感受到了别样的味道。周俊易说,此前从事保安工作,曾多次路过冠英街,对那里也比较熟悉。热衷于钢笔画的他认为,通过黑白之间的强烈对比,更适合描绘一些老建筑,有时达到的效果甚至超过了油画。这次的怀旧创作,也是想表达老街里的新希望,以及未来有的新传承。

热心建议

保护唐时旧物延续千年气质

狭小的青石板路,斑驳的灰墙与青瓦,在宜宾老城区冠英街,还留存着许多人对过去的记忆。作为宜宾城区保存最完整的清末古街,如今的冠英街依然能让人看到川南民居建筑群的特色。2016年农历春节前,翠屏区合江门街区旧城改造指挥部相关工作人员曾介绍,冠英街、冠英后街、粮房街、衣服街、县府街、匡时街6条临近街道已确定将进行整体打造。

新年过后,老街会有哪些新貌?不少市民在看到微博热传的钢笔画后,也在猜想中思考,怎样更完整的还原古街的历史风貌。有市民在宜宾市长信箱留言,“悉知冠英街改造今年将进行,此次来信特别建议:冠英街的花台寺石刻周边小范围区域的改造,启用唐朝风格。”

据该市民反映,位于冠英街的花 台 寺 石 刻 为 唐 宪 宗(公 元806-820)年间所建,属于市级文物。如今虽体量小,且风貌模糊,但依然是唐时旧物,气质千年,是宜宾城区三处唐代石刻之一。因此特别建议,本着“丰富冠英街古建文化历史层次,还原历史风貌,促进文化传承“的宗旨,在冠英街改造工程中,将花台寺周边小范围的改造及仿古新建,确定为唐朝风格。

部门表态

遵照文物原状论证审查方案

市民密切关注冠英街改造,并热心提出的建议,随即获得了宜宾市长亲自批示,要求交由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认真考虑、研究。记者从宜宾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获悉,花台寺石刻造像,建于唐宪宗(806-820年)时期,现残存石刻数龛,宜宾市人民政府于1998年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据悉,英街历史文化街区和花台寺石刻造像是《宜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重点保护的文化遗产,对其保护与利用必须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不得改变文物原状,其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构筑物形式、风格、高度、体量、色调应与其相适应。

花台寺石刻造像与冠英街紧邻,是一个区域内相互呼应的两处重要文化遗产。加强冠英街历史文化街区(含花台寺石刻)的保护与展示利用是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事业,相关部门将认真考虑市民建议,充分论证和谨慎审查冠英街保护与展示利用方案,切实保护好冠英街、花台寺石刻造像这一宝贵文化遗产。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邓烨(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