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上半年市州经济格局变化大 调结构更需开放合作

01.08.2014  12:56

    7月31日,记者与西南交大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宾就四川今年上半年市州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一次对话。

    记者:四川上半年市州经济运行情况一经公布,引起很大反响,市州经济的格局已很长时间没这么大变化了。你怎么看?

    戴宾:的确如此。2010年以来,我省市州经济总量在全省的位序相对稳定,除个别市州外,基本没有大的变化。而今年上半年就有7个市州经济总量的位序发生变化,如果下半年经济继续保持这样的态势,则21个市州经济总量的位序还会有更大的变化。

    2013年,21个市州GDP增速保持为12%-15%之间,极差仅为2.2%。而今年上半年21个市州GDP增速则扩大到3%-12%这样一个大范围,极差达到7.7%。

    从影响经济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2013年21个市州除绵阳、广元、雅安、阿坝之外,其余市州一般都在20%-30%之间,今年上半年我省市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出现更大程度的分化,高的有30%-40%,低的则到了个位数。

    这种影响的差异性,也明显地反映在规模以上工业的发展上。2013年,21个市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绝大多数都保持在17%-18%,而今年上半年市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表现出相当大的差异,个别地方甚至在5%以下。

    记者: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戴宾:市州各自的发展方式,受宏观环境的影响程度不同。如果按照过去的发展方式走下去,市州之间的差异还是不大。问题是,宏观经济形势已经改变,调结构的步伐显著加快,一些传统产业受到冲击。比如,白酒产业以及一些高能耗产业的产销率不高,一些产能过剩的产业发展困难。我认为,这种宏观经济的态势和影响,今后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记者:在这种背景下,什么将会主导市州经济的未来格局?

    戴宾: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的力度。上半年的变化,说明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只有加大改革力度,加快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增强产业升级动力,才能适应新的形势、新的变化。

    记者:市州位序有上有下,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竞相发展的活力。这对开放合作是否算是一种利好?

    戴宾:应该来说有利的。有鞭策,不调不行,也有刺激,慢了就落后。市州必须认真揣摩结构调整,多引进一些带有战略性的高端产业,多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总体看,是利好。

    记者:调结构的压力下,市州在开放的进程中,是否会导致新兴产业布局上趋同?

    戴宾:四川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推动省域经济空间结构由极核型向扩散型转换,实质上也是调结构的过程,因为竞相发展的新格局,需要与之相对应的产业空间分布和地域组合。这就需要对全省现有和未来产业发展在空间进行重新组合与再配置,强化省域内部的产业分工协作,强化城市群和经济区内部的产业分工协作,强化跨区域的产业分工协作,也就是做好顶层设计。对外开放合作一年瞄准一个国家 □本报记者 徐登林 王云 “喂,喂,一定要带一个专家,下周二我们到成都与哥伦比亚哥中商会的人面谈。”7月31日下午,凉山州对外友协副会长赵明给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所长何平打电话。虽然此时当西的太阳把办公室烤得像蒸笼,但赵明立即开始安排行程,并精心准备面谈每一个环节。

    今年6月17日,“友好合作凉山行”投资说明推介会暨签约仪式在西昌市举行。推介会上,凉山州重点推出了涵盖三次产业的157个优质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1133亿元。其中现代农业类项目47个、总投资59亿元;工业类项目51个、总投资275亿元;现代服务类项目34个、总投资127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27个、总投资672亿元。德国驻成都总领馆总领事安介儒、澳大利亚驻成都总领馆副总领事艾德威、泰国驻成都总领馆副总领事克雅特功等出席了推介会。签约仪式上,金阳县与四川毅华国际交流中心签署《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合作协议》;凉山州虹鳟鱼良繁场与美国奥克福德成都有限公司签署《关于冷水鱼养殖的合作协议》;凉山州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与哥伦比亚哥中商会签署《关于引进哥伦比亚咖啡在凉山试种的合作协议》。“这次到成都,我们将与哥伦比亚哥中商会落实双方合作的细节,比如,引进咖啡的品种、试种面积、专家现场指导的行程和时间等。”赵明说,凉山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都很重视与哥伦比亚的合作。

    “近年,凉山对外开放合作一年瞄准一个国家。”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州委书记翟占一介绍,随着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为凉山跨越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凉山千亿水电、千亿矿产、百亿绿色农业、特色旅游文化“四大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钒钛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优质烟叶花卉蚕桑特色农产品基地、西部阳光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建设加速推进,凉山综合优势全面凸显。

    把优势变成招商引资资源,凉山着力优化开放合作环境。今年,凉山全面清理行政审批事项,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制定实施《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并联审批实施方案》,加紧推进政务中心“两集中、两到位”工作,优化政务服务环境。大力推进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建设,实行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改革,制定实施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细则,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水电、冶金矿产、铸材建材、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等领域发展。

    2010年到2013年,凉山州先后成功地与津巴布韦、荷兰、泰国、丹麦分别开展了烟草、花卉、现代农业、啤酒生产及优质原料基地建设等国际产业合作。(记者 张守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