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人人98分”情况 四川第三方测评21市州依法行政

15.01.2016  08:24

  1月7日,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工作人员整理调查问卷。本报记者 肖雨杨 摄

  ●从人人“98分”到分差超过10分,从“上评下”到“民评官”

  ●我省首次在21个市州全面开展依法行政第三方评估

   观潮

  日前,收到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传来的《四川省依法行政第三方测评报告》,省法制办依法行政指导处处长余越峰心里格外踏实,“报告中各市州的分值差超过10分,相比以前目标考评人人都是‘98分’的情况,这样的考评结果更真实,更具有参考价值。”

  去年11月中旬,省政府法制办委托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对市级层面的依法行政工作开展第三方测评。通过6500份问卷以及资料查询,最终形成了余越峰手上的这份报告。

  事实上,从2009年起,我省就开始了对依法行政工作第三方评估机制的探索。2015年7月,《四川省法治建设状况评估办法(试行)》出台,明确提出除自我评估和上级评估外,须委托第三方进行社会评估。当年,该评估机制首次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

   A

   6500份调查问卷“民评官”

  抽样时不仅考虑抽样时间、样本间隔距离、年龄、性别的均衡,甚至在着装风格上也有兼顾。

  多年来,关于依法行政工作成效的评价都是在内部进行。“其中难免有‘自说自话’的成分。”余越峰说,“每年,各市州的得分都是不分高下的高分,在问题总结上,也总是些避重就轻、无关痛痒的‘模板’,对工作的推进意义不大。”

  从制度设计之初,第三方测评就被寄望于改变这种状况。

  据介绍,此次测评分为资料查询和问卷调查两部分。资料查询是指通过公开的信息以及非公开的工作资料来评判各市州对2015年度依法行政重点工作的完成情况;问卷调查则以抽样调查方式,通过填写调查问卷了解群众对当地依法行政工作的满意度、意见和建议。

  “政府工作的好坏,还是应该由感受深切的百姓来评价。”省法制办行政指导处副处长陈楣认为,科学的抽样能“稀释”主观色彩,更重要的是,通过公众满意度测评,有助于形成公众监督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

  据四川调查总队专项调查处处长彭东泽介绍,此次调查共搜集了6500个有效样本,其中,在成都选取了500个有效样本,在其他市州各选取了300个有效样本,分别由单位人员和常住居民组成,单位人员样本又分为机关、事业单位以及民营企业中的领导、中层和一般员工,常住居民样本主要来自在多个政务大厅随机选取的办事群众。“在抽样时,调查人员会考虑抽样时间、样本间隔距离、年龄、性别的均衡,甚至在着装风格上也会有兼顾。”

  记者翻看问卷发现,调查问卷一的14个问题涉及领域较广,有对依法行政现状的总体评价,也有对行政决策、行政审批、行政执法、法治宣传等工作的详细评价。

  “第三方评估展现了政府的开放态度,拓宽了公众参与法治建设的广度和深度。”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所长韩旭教授认为,与传统的“上评下”行政主导模式相比,第三方评估具有主体的独立性、中立性以及程序的公正、规范性,不但能客观反映依法行政现状,而且可以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达到“以评促改”的目的,对建设法治政府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