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委政府召开水务重点工程建设专题会议

30.09.2016  17:33

  2016年9月28日,巴中市委政府召开了全市水务重点工程建设专题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何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侯中文,市政府秘书长王毅出席会议。各县(区)人民政府县(区)长,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县(区)水务局局长、大中型水库建设管理局局长,市委编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等市级部门和市水务建设公司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听取了市水务局关于“十三五”全市大中型水库规划及重点水务工程建设汇报、全省深化农村水利改革现场会和全省水利脱贫攻坚支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现场会主要精神及贯彻意见的汇报,各县(区)人民政府汇报了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及农田水利、农村饮水安全、乡镇污水处理等重点水务建设,市规划局汇报了《巴河巴城段河道景观规划设计方案》评审情况,研究解决了当前水务重点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安排部署了近期水务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会议指出,2011年以来全市水务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全市上下紧扣市委政府决策部署,把水务重点工程建设作为治水兴巴的主攻方向,坚持“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灌并重”,改革创新,大干快上,推动水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①大中小型水库建设实现新突破。江家口、青峪口等15座水库即将纳入国省相关规划,数量位居全省市州第一;红鱼洞、黄石盘水库列入全国172个重大水利项目,红鱼洞水库前期工作及建设速度创造了全省第一,黄石盘水库已于9月27日正式开工建设;全市在建大中型水库数量约占全省同期10%,充分说明巴中已成为全省水库建设的主战场。②民生水利建设实现新突破。全市新建千吨万人以上规模水厂24处、小型供水工程1894处;整治小型病险水库349座、山坪塘2545口,新建蓄水池3365口、整治渠道2958公里;新建城镇堤防74公里;新扩建城区污水处理厂6个、乡镇污水处理站42个,城乡污水处理率由 20%提高到70%,“人水和谐”的供排水保障体系初步形成,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得到较好保障。化湖、江口水乡被确定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为打造山水相依、水旅相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奠定了基础。③水务多元投入实现新突破。“十二五”期间,通过争取财政投入、吸纳社会投入、引导金融投入,完成水务投资102亿元,是“十一五”的4.3倍,既保证了重点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又为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
  会议强调,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应清醒地认识到:与巴中后发赶超、脱贫奔康、振兴发展的要求相比,与推进绿色价值再造、“建设诗意山水、五彩巴中”的任务相比,与全市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全市水务工作还面临一些差距和短板,“水缺”、“水患”、“水污染”问题依然突出,治水脱贫、兴水奔康还任重道远。①农村生活生产用水困难仍然突出。据2015年核查,全市仍有70万余人因水源枯竭、水量不足等原因导致不同程度存在饮水不安全问题。全市实际有效灌面86.22万亩,仅占设计灌面的56%,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依然存在。②防洪减灾能力严重不足。全市缺少防洪控制性工程蓄洪削峰,沿河城镇堤防工程建设滞后或防洪标准低,近400座小型病险水库急需整治,防洪保安形势严峻。③水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全市尚有165个乡镇未建成污水处理站,每年排放未经处理的废水和污水使河流遭受不同程度污染,库塘富营养化养殖也造成水体污染,保持良好水生态面临挑战。④以水兴城兴业的工作相对欠缺。全市城乡建设对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的规划设计不足,水的灵气、水的品质、水的内涵没有得到很好彰显;水产养殖布局散、规模小、层次低,尚未形成全产业链,难以产生较大效益;水体开发、水上旅游、亲水运动等业态仅处于起步阶段,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低。
  会议要求,全市上下一定要深化认识、强化责任,牢牢把重点水务工程抓在手上,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生态环境保护、水利扶贫等方面补短板、破瓶颈、增后劲、促发展、惠民生,全力做好四篇大文章。
  一要做好“供水”这篇大文章。针对部分地方供水不充足、饮水不安全、灌溉难保障等问题,要抓紧推进三大建设。一要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确保源头“有水可供”。“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开工大中小型水库15座,续建7座,建成后全市骨干供水体系基本形成,将极大缓解供水不足的问题。这些项目要争取加快提前、突破性推进,尽早建成蓄水。二要抓好城乡供水体系建设,确保饮水“安全可控”。市主城区和三个县城要争取在2020年前全部实现双水源供水,城市供水保障率达到100%;农村饮水要以脱贫攻坚为契机,以通村达户全覆盖、户户有清洁水为目标,加快实施水源工程、净化处理工程、管网入户工程,争取在2020年前让70万农村人口饮上安全水,农村集中供水率达到85%以上。三要抓好农村渠系配套建设,确保灌溉“有水可用”。以提高水利工程输配水能力为重点,加快推进在建大中小型水库渠道配套建设、已成灌区渠道配套防渗和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渠系修复完善,有效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要做好“治水”这篇大文章。对巴中来讲,防洪、排涝、除污是治水工作的三大基本任务。每项任务都非常艰巨,必须多管齐下、精准发力。一是洪水要“防得住”。始终坚持未雨绸缪,高标准建设城镇堤防、防洪控制性工程及预警预报监测系统,把每一处防洪设施都建成责任工程、放心工程、良心工程,确保“标准内洪水不溃坝、超标准洪水不死人”。二是积水要“排得走”。加快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完善城市低洼地带排涝设施,坚持“新增基础设施建设到哪里,排水管网(沟渠)就布局到哪里”,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确保“小雨不积水、中雨不生涝、大(暴)雨不成灾”。三是污水要“除得尽”。坚持“杜绝直排、污水进网、规范处理、达标排放”,力争用4年时间建成余下165个建制镇污水处理站,2017年完成南坝污水处理厂搬迁,市污水处理厂厂外干管和提升泵站建设、三县城污水处理厂改造提升和污水管网延伸也要尽快完成,确保所有生产生活污水达标排放。
  三要做好“活水”这篇大文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要守得住,而且要盘得活,以水靓城,依水兴业,借水生财。一要护好“水生态”。始终牢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不断强化重水、亲水、护水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少挖山、慎砍树、禁填水,防止过度硬化、白化、渠化。二要做靓“水景观”。把水景观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进行设计布局,围绕“建设诗意山水、五彩巴中”总体目标,按照产业园区、旅游景区、城市新区“三区同建”思路和“步步见绿、百米见景、五百米见园、千米见水”要求,大力实施水体净化、堤防彩化、岸线绿化、水系网化、景区美化工程,打造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巴山水景,构建精巧别致、充满灵气、富有诗意的水韵名城。三要发展“水产业”。围绕“以绿兴城、以文兴城、以游兴城”的城市发展思路和打造“世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发展定位,以国家、省级水利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大力发展水体开发、水上旅游、亲水运动等业态,把消费群体聚在水上产业链上,实现水上旅游占旅游产值比重逐年上升。改变传统水产养殖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和大户带动,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精品化养殖和加工,提升养殖的综合效益。四要培育“水文化”。坚持一手抓项目建设、一手抓文化积淀,将水的元素、水的符号、水的精神寓于城市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之中,着力培育“上善若水、润物不争”的道德精神,“水滴石穿、贵在持久”的坚韧精神,“一往无前、通江达海”的奋进精神,“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精神,让巴中城市因水而盛、巴中人民因水而灵。
    四要做好“管水”这篇大文章。一是管理体制要理顺。按照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要求,水务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水源建设、城乡供水、农田灌溉、排水排涝、污水处理、防汛抗旱等涉水事项统一由水务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避免“多龙管水”、推诿扯皮。没有改革调整到位的,要抓紧落实。二是多元投入要加强。继续争取上级投入、鼓励金融投入、强化社会投入,通过PPP、BOT、“BOT+政府股权合作”等模式,吸纳企业和个体特许经营、参股控股、独资参与水务项目建设运营。三是工程建管要增效。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高标准、前瞻性、可持续做好水务发展规划,不求“高大全”,但求“精准实”;坚持优质建设,无论大中型水库还是小微工程,务求质量第一、安全第一,交合格工程、良心工程、放心工程;坚持精细管理,用水调度、日常管护、工程维修、防汛保安、综合利用等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细之又细、慎之又慎,最大限度发挥工程效益。


发布者: 信息中心 杜  
全国首家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在成都挂牌成立 并面向全国发布课题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成都重点抓好公园水利厅
我省结束防汛应急响应
    根据金沙江堰塞湖险情变化,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八)
    14日10时,堰塞湖水位较最高值下降超30米,坝前水深约25米,蓄水量约0.水利厅
金沙江干流发生山体滑坡壅塞河道(续报七)
    截至13日19时,堰塞湖水位(波罗站)2916.水利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