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委书记罗强到原市委机关和绵阳一中现场办公

11.09.2014  14:35

    昨(10)日,绵阳市委书记罗强来到原市委机关和绵阳一中现场办公,研究如何更加高效发挥原市委机关地块的作用,协调解决绵阳一中校园发展受限、化解大班额、红星街片区市民文化活动场所不足等瓶颈问题,强调要下定决心、肯出血本,以实际行动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统筹解决好群众长期期盼解决的民生难题。

    在原市委机关,一棵棵古树枝繁叶茂,档案馆大楼、原常委楼和两幢苏式建筑矗立其中,这些具有很好的历史和文化价值。罗强实地察看了原市委机关建筑分布使用情况,他一边看一边叮嘱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原市委机关地块上的这些建筑和古树,不仅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城市和文化记忆,也见证了中共绵阳市委的发展史,是不可复制的宝贝,一定要保护好、传承好、使用好,为绵阳这座城市增添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绵阳一中始建于1740年清乾隆年间,近年来通过深化改革、内涵发展,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在全市省重点学校中位居前列。罗强察看了学校校园设施、教学楼、学生食堂、临时餐厅,实地了解了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随后,罗强在绵阳一中召开专题会,听取学校情况汇报和有关方面前期踏勘论证的方案建议,现场协调解决相关瓶颈问题。听取大家发言后,罗强说,绵阳一中发展受限,化解大班额,红星街片区缺少市民文化活动场所,这些都是群众长期盼望解决的民生难题。原市委机关地块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尽管出让后可以卖一大笔钱,但出让后解决上述瓶颈问题就缺少了机会和空间,而且这里的历史建筑也很难得到保护。得知相关情况后,前期我专门到这里及周边进行了了解,要求有关方面在科学论证基础上,迅速拿出解决问题的系统方案。结合这次的座谈讨论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将原市委机关地块进行合理规划,一部分用于支持绵阳一中发展,一部分用于建设市民休闲文化活动场所和开发配套,这样不仅可以让学校在使用中保护好历史建筑和古树,解决校园狭小、功能用房不足等问题,还可以弥补红星街片区休闲功能和商业配套不足的遗憾。

    罗强对充分发挥原市委机关地块的作用,系统推进民生难题和瓶颈问题解决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坚持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从整体上对这一片区的道路体系、交通组织、市民活动场所、商业配套等作进一步优化设计,同时对支持绵阳一中发展、用于市民文化活动场所的地块要优先规划实施,力争明年秋季开学时绵阳一中校园拓展基本完成,让同学们拥有一个功能更加齐备的新校园。二是要引导绵阳一中深化改革,调整招生结构,压缩住校生规模,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真正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三是各有关方面要按照这一总体思路,算大账、看长远,进一步优化完善方案,抓紧依法履行相关程序,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下定决心做好这项民生工程,以实际行动支持教育事业发展,保护传承好城市历史文化。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学民,副市长经大忠,市委秘书长董晓彬参加现场办公。(绵阳日报 记者 葛永坤 刘鑫)

     民之所望 施政所向

    绵阳一中校园狭小、发展受限、大班额化解难度大,红星街片区市民文化活动场所不足。前不久,得知这些群众长期盼望解决的民生难题后,市委书记罗强利用八小时之外的休息时间,前往原市委机关和绵阳一中实地了解,发现相关问题确实存在,遂安排有关方面抓紧研究提出系统解决方案。经实地踏勘和调研论证,解决问题的核心,聚焦在原市委机关土地的处置方式上。

    据了解,原市委机关土地已被抵押了1个亿,放弃对原市委机关地块“价高者得”的公开拍卖处理方式,而选择将其用于民生发展,一半“”学校,一半“”市民,这块地不仅卖不成几个亿,财政反而还要“倒贴”。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让城市公共资源更多用于改善群众福祉,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这是市委、市政府“以民为本”的又一生动体现。

    一般而言,公共资源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经营性的,一种是非经营性的。原市委机关土地属于经营性质,且地处城区黄金地段,公开出售的话,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卖个好价钱不成问题,这对财力并不宽裕的绵阳来说,无疑是个巨大诱惑。市委、市政府果断放弃了“经营”公共资源的利益冲动,而选择把公共福利放在首位,这当然算的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账。

    众所周知,近年来,从压缩行政开支为一线环卫工人上涨工资,到挤出财政资金更换改造提升城区公共交通,“民之所望”成为了市委、市政府的“施政所向”,系列举措无不着眼于民生、改善百姓福祉,让全民共享绵阳改革发展成果,实现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有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原市委机关地块的处理,正是市委、市政府“有感发展”理念的又一具体落实。(方发勇)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