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委书记罗强与一个贫困村的共同发展梦

17.01.2014  17:14

罗强带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石纽村群众代表参观办公室(记者 蒲滔 摄)

 

原标题:“亲戚来了,我也高兴啊!”——绵阳市委书记罗强与一个贫困村的共同发展梦

律回岁晚冰霜少。

1月15日下午,小寒后一波强降温刚刚过去,北川羌族自治县禹里乡石纽村党支部书记马武等5名群众就跋山涉水风尘仆仆地赶到绵阳市,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带着900多名乡亲的浓浓深情,专程看望他们去年结下的“亲戚”——绵阳市委书记罗强。

去年全市新一轮以“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为主题的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中,按市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统一安排,罗强联系北川县禹里乡,并主动要求联系山高路险、发展滞后的石纽村。

不到一年时间,罗强先后4次到禹里乡和石纽村调研指导,主动与群众“结亲戚”、共谋“致富经”、齐心奔小康,推动石纽村加快建成全市山区小康示范村。

感谢信捎来心里话

一个500多万人口大市的书记,主动跟我们结成亲戚,公务那么繁忙,一年4次到我们村上,总不能让大家觉得我们羌族人那么不懂事,我们还是主动去表达一下我们以礼待人、讲究长幼的民族礼仪。”马武记得他是第4次重复这句话了,不,第5次。

下午5时许,当他再次重复那句话时不知不觉已抵达市委办公区域,马武向前一望,远远看见罗强书记已在门口恭候,连忙叫大家跟上,自己一溜小跑跑上前去:“罗书记好,乡亲们都想您呀!

这时,群众代表黄全武、兰世平、苟素芳等也紧跟过来,激动地说:“我们是受全村人的委托,春节前专门来看望您、感谢您!”“亲戚越走越亲,你们来了,我也高兴啊。”罗强与乡亲们一一握手,饱含深情地说。

马武一行哪里知道,罗强书记下午5点过刚刚结束一个重要会议,便匆忙下楼等候他们一行。

肖成德是罗强联系帮扶的困难户,由于腿部残疾、行动不便,罗强主动上前搀扶着老肖,关心地询问他身体状况和家里情况,并一边聊着,一边招呼大家进去坐一坐。

马武从包里拿出一张毛笔书写的大红纸说:“罗书记,这是全村925名乡亲们捎给您的感谢信,心里话都装在里面呢。”马武的话引来大家一片笑声。“记得您第一次来到咱们石纽村,您那句‘我是来结亲戚的’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马武回忆说。“在您无微不至地关心和帮助下,不到一年时间,村里的变化可大了呀:修了8公里水泥路、17口水池、10公里饮水管网,种了800亩蔬菜,栽了5000株树苗……我们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5位群众代表你一言,我一语,激动不已。

接过感谢信,罗强动情地说:“谢谢乡亲们,联系帮扶工作都是中央、省委、市委的统一安排部署,我们责无旁贷要把中央、省委、市委的要求贯彻好、落实好,我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更要带好头。

罗强邀请乡亲们到市委常委会议室参观,还主动给大家当起“导游”。“涉及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都是在这里集体研究决定的,仅2013年,市委就召开了41次常委会议。”罗强向大家介绍说。“罗书记,我们能看看您的办公室吗?”石纽村二组组长苟素芳问道。“好啊,前面不远就是我的办公室,我正想带大家进去看看呢。

刚刚走进办公室,马武就嚷起来:“我还以为市委书记办公室有多大,原来这么紧凑简单,老实说,离我想象远呢。”“我们在这里和罗书记合个影吧。”“要得、要得。”苟素芳的提议得到大家的积极响应。

新村巨变的“致富经

华灯初上,市委办会议室仍然灯火通明,罗强与5位群众代表仍在亲切交谈着,共同研讨石纽村新一轮产业富民大计。

尽管去年受洪灾影响,但全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受灾不减产、不减收,群众增收超额完成年初计划的目标任务!”马武信心满满。“在罗书记的关心下,我们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改善,水、电、路、通讯等设施改造提升,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去年全村群众家家户户实现了增产增收……

罗强一边听一边记录,不时询问群众增收等具体情况。

我们村的发展,全靠罗书记帮助。拿我家来说,去年出栏生猪30头,仅此一项就增收9000多元,加上养鸡、种油菜等,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多元。”肖成德激动地说。

说起石纽村的变化,苟素芳也深有感触,“我们家主要收入来源是务农务工和种植蔬菜,去年人均纯收入在上年基础上实现了翻番,达到了2万元。

黄全武家从事生猪、土鸡规模养殖,去年家庭收入10多万元。“过去村上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如今村里通了水泥路,客商直接开车到家里来收购!”黄全武总结说。

在石纽村,兰世平算是一个能人,家庭收入以经营运输业和务工为主,去年全家收入超过20万元。兰世平说:“通过罗书记联系和市委办对口帮扶,我们村发展条件好了,在家门口就能挣票子,石纽村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我们全村的乡亲们都盼望罗书记抽时间回村上看一看,亲自感受那里的巨大变化。”“对对,乡亲们都盼您再去石纽村作客。”乡亲们纷纷邀请罗强去。罗强说:“近期,省、市都在总结去年工作,谋划部署今年发展。我力争春节前去村里给乡亲们拜年!”听到罗强的肯定答复,会议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感恩奋进中的发展梦

我联系石纽村,就是石纽村的人了。”听到石纽村发生的可喜变化,罗强十分高兴。“人民群众是增收致富的主体!”罗强对石纽村群众代表说,“石纽村的乡亲们没有‘等靠要’,而是感恩奋进、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大家都有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一股实干的劲头,无论是养猪、养鸡,还是打工、跑运输,都是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发展生产、增收致富。这种精气神值得充分肯定,希望大家继续保持和发扬。

谈及石纽村下一步的发展,罗强语重心长地对群众代表说:“要认真总结好去年工作,切实把今年工作谋划好,动员大家继续感恩奋进、自力更生、勤劳致富,全力抓发展、抓产业、抓新农村建设,早日建成全市山区小康示范村。快过春节了,当前特别要做好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工作,把村里卫生环境搞好,开展好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让乡亲们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

罗强还询问了市委办对口联系帮扶情况。听到市委办对口帮扶石纽村困难群众每名干部都去过,有的多达20多次后,罗强非常高兴,“通过这种对口帮扶、党员示范带动,不仅有效促进了帮扶村的扶贫开发和新村建设,也使广大机关党员干部转变了作风,真正接了‘地气’。

罗强叮咛市委办负责同志,要继续做好帮扶石纽村的各项工作,在新一轮联系帮扶工作中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他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结合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组织党员干部积极主动走下去,联系偏远和落后山村,扎实抓好联系指导基层和群众工作,更加有力地推动帮扶村扶贫开发和新村建设。

不知不觉时针已指向晚上六点半,罗强热情邀请石纽村的乡亲们在市委机关食堂共进晚餐。

市委秘书长董晓彬一同参加会见。(记者 曾晓伟)

短评

脚粘泥土心系群众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既是习总书记的殷殷期盼,亦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真情帮扶群众致富增收的明确要求。去年,全市新一轮“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启动后,市委带领全市各级各部门、驻绵单位的党员干部,带着浓浓的深情扎根联系和服务群众,市委书记罗强主动提出联系山高路险、发展滞后的北川禹里乡石纽村,让我们真真切切看到“兰辉式”干部在绵阳这块土地上的落地生根。

党员干部走进基层,来到群众身边,在发展一线了解实情、增长才干、建立深情、解决问题。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就是动员全市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躬身实践、融入群众,在倾听民声、了解民情中砥砺品格、转变作风;在帮扶群众、谋取民利中争做“兰辉式”好干部;在发现问题、化解矛盾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真正做到脚粘泥土、心系群众。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中央政治局同志向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述职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