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多措并举扎实推进连片扶贫开发工作

05.11.2013  16:45

近年来,巴中市紧紧抓住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重要发展机遇,以争创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为目标,以实施连片扶贫开发为载体,以实施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巴山新居、乡村道路建设、产业扶贫、农民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六大扶贫工程”,工作成效明显。去年以来,全市共减少贫困人口16.12万人。

        一、转变扶贫工作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打破过去“单打一”的方式,由“就扶贫抓扶贫”向“统筹城乡发展”转变,由“单元扶贫”向“连片扶贫”转变,实施综合性一体化扶贫。 一是实施连片扶贫。 变过去以建卡贫困户为单元实施扶贫为现在的综合推进,规划100个扶贫开发片区,每年启动实施10-12个片,做到建一片、成一片,致富一片、发展一片。截至目前,全市完成24个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工作。 二是实施立体扶贫。 把扶贫开发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谋划,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同步推进,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解决脱贫又返贫的问题。 三是注重示范带动。 优选基础条件较好、带动能力强的交通干道、城镇周边和重要节点乡镇,重点抓好新型城镇、巴山新居、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建设,辐射带动全市扶贫攻坚。

二、转变扶贫开发方式,解决制约发展深层次问题

一是坚持改革驱动。 以“还权赋能”为核心,实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农村产权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盘活农村各类要素资源,促进农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激活农村生产力。去年来,全市共颁(换)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10.19万本,流转土地18.3万亩,抵押融资达3.1亿元。 二是靠市场推动。 建立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种养业,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支持专合组织、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生产集约化、市场组织化程度。加强“三品一标”区域性品牌创建工作,促进市场拓展。

三、紧抓扶贫开发重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是加快巴山新居建设。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示范带动、连片推进,大力实施以新房舍、新产业、新设施、新风尚为主要内容的“巴山新居”工程。目前,全市建成聚居点1679个、改造土坯户8.33万户,今年,全市规划建设730个居民聚居点。 二是抓好产业培育。 立足绿色、生态优势,坚持产村相融、成片成带推进,引导农民多种形式流转土地,建成食用菌、中药材、茶叶等七大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基地232.7万亩,扶持一批专业村、专业乡镇,打造红色、山水和休闲观光旅游综合体,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配套公共服务。 同步抓好路、水、电、气、电视、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新建综合服务中心,完善计生、医疗、就业、社会保障、文化娱乐、法律咨询和职业培训等“七位一体”综合服务,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创新扶贫开发机制,着力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着力能力扶贫。 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职教体系,实施技能型人才培训、创业型人才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五大工程”,大力培养“土专家”、“田状元”,力争70%的农村劳动力掌握  1-2项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 二是整合资金投入。 将各类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发挥各种资源、力量、项目和资金的乘数效应,实现了效益最大化。去年以来,全市连片扶贫开发总投入29.16亿元,其中扶贫专项投入3.02亿元、整合行业扶贫资金9.16亿元、社会各界帮扶4.78亿元、农户自主投入12.2亿元。 三是鼓励社会参与。 改变过去仅靠政府扶贫的做法,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有机结合,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深入开展“挂包帮”和“民企帮村”、“工商助农”活动,充分发挥行业部门、社会团体、慈善组织、工商企业和对口帮扶单位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扶贫开发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