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两个市场的“北改”缩影:抱团北迁商家盼转型升级

11.11.2013  12:09

11月5日上午9点,小雨淅沥,成都火车北站市场里,林衣建正忙着销售他的童装,“忙完这个旺季,我就要到成都国际商贸城继续做生意。

林衣建的计划背后,是市场将于春节前关闭的现实。根据成都市“北改”规划,成都火车北站商圈两大传统市场――蓉北市场和火车北站市场关闭后,将另起炉灶,引导商家向成都国际商贸城整体调迁。

加快对传统商品市场的升级改造,这是城市化快速推进的必然。而对两大市场的3692户商家、4796个摊位而言,这次搬迁既饱含不舍,又充满机遇。

商家的不舍,说穿了还是对这一成熟口岸的不舍

说实话,舍不得。”在火车北站市场做了30年皮具生意的张跃东,自称“见证了北站市场的全部历史”。

这让金牛区市场开发服务中心北站市场分中心主任杨瑜琳心情复杂。“一方面说明商家对市场感情深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关闭调迁难度。”“商家的不舍,说穿了还是对这一成熟口岸的不舍。”杨瑜琳认为,调迁市场总会带来损失,这对商家来说“挺艰难”。

为此,北站市场分中心动员所有工作人员,组建了一支“话聊师”队伍。每名“话聊师”都要负责近百个商家,要用半个多月时间,一对一进行调迁政策宣传,确保商家了解调迁政策,并争取他们的认同。“从10月到现在,没有周末,也没有上下班。

调迁政策到底如何?据悉,商户将享受到免租、装修补助、搬迁费补助等优惠政策,在调迁至成都国际商贸城后,还将获得商位租金折扣,幅度最高可达4折。

政策是在充分听取商户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杨瑜琳透露,通过“话聊师”的不断宣传,大部分商户都对调迁政策表达了理解和支持。大家纷纷向杨瑜琳建议,待到搬家时,一定要摆个坝坝筵,纪念市场走过的那些年。

希望搬到国际商贸城后,我的商品可以脱胎换骨

成都国际商贸城位于成都市北部新城集聚区,这是“北改”规划的12个重点打造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前景看涨。这让蓉北市场和火车北站市场的部分商家相信,新的市场和环境,将为自己带来机遇。

目前我的童装主要销往农村地区。”林衣建透露,自己并非没有提升档次的想法,但是苦于经营环境限制,高档次的产品根本做不下去。记者在蓉北市场看到,商铺间过道仅1米宽,两边摆满了各类商品,十分拥挤。临近中午,大部分商家就在自己商铺门口吃盒饭,卫生状况堪忧。

张跃东也表示,交通不便、环境低端、治安状况复杂、消防隐患较大,这些都是老旧市场的通病。“这些通病甚至让我流失过客户。”他希望,调迁之后自己可以卖点“好货”。

根据“北改”规划,“北改”片区主城区范围内拟调迁的市场共有118个,大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已不能满足现代商贸需求,通过调迁实现提档升级,成为必由之路。

跟张跃东一样,林衣建也把入驻国际商贸城视为自己的“二次创业”,“开头可能会难一点,新地方还需要培育人气,但打开销路后,一定会更好。”(记者 王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