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化论坛探讨“永清模式的人文情怀”

27.07.2014  02:11

中新网廊坊7月26日电(记者 张希敏)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等主办的“京津冀一体化与北京第三代卫星城——永清模式的人文情怀”论坛26日在河北廊坊举行。

论坛以“永清模式的人文情怀”为典型案例展开探讨。

2011年,永清台湾新城在全国首创“土地银行”模式,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式对规划区内集体土地进行股份制改造,由“土地银行”对托管土地集约集中经营;托管土地的农民,不管政府是否征地,都可以按时拿到一笔租金,就像入股,确保能获得可持续的发展收益。目前,股权置换物业方案即将出台,土地托管制度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农民收益会得到更加持续可靠保障。

永清台湾工业新城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杨华彬表示:“未来这里还要带动电子商务、物流、金融、旅游及服务业全面发展,有望成为北京新一代的综合卫星城。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原主任李凤玲说:“京津冀一体化应该是未雨绸缪的应有之举,但现在有点逼上梁山的感觉,因为京津冀地区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非常突出。

在谈及京津冀的现状时,综合开发研究院城市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李津逵坦言:“一个香港带活了一个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一个上海带活了一个长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但是北京却带来了200万人口的河北贫困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司长赵晖直言:“京津冀一体化为小城镇发展带来了机遇”。他分析指出,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天津周边的小城镇包括县城发育度都很低,而且发展落后,北京辐射周边三万人口的小城镇数量特别少,但是发展潜力巨大。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主任金德钧表示,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成为一个矛盾多发的问题人群,而永清“土地银行”这种让农民参与和分享城市化成果的做法,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时代,将吸引众多有识之士的目光。

他希望:“永清的模式很有意义,希望不懈探索,稳步推进。他说,目前我们的城镇化主要是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特别是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今后,小城镇将是以后国家城镇化的主要方向。把小城镇建好了,人们上班就会离家近些,也就不会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对全国都将有示范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