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情系巴蜀谱壮歌——四川师范大学教育扶贫纪实

31.01.2018  14:48

   编者按: 2018年1月21日至30日,我校派出由学校领导和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服装学院、体育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美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共计200多人组成的“助力精准扶贫、振兴乡村发展送文化艺术下乡”扶贫工作团队,奔赴达州市达川区、广元市苍溪县、南充市仪陇县、绵阳市北川县,行程千余公里,展开宣讲培训、文艺演出、书法绘画服务、写送春联等活动。工作团队一路风雨兼程,穿山越岭,赴县到村,把学校对老区人民的关怀和温暖送到县乡,送到山村,送到田间地头。学校的这一壮举受到四区县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也得到人民日报(人民网)密切关注,并特派记者随队采访报道。现将人民网对我校扶贫工作发表的长篇通讯转载于此,以飨读者。

情系巴蜀谱壮歌

——四川师范大学教育扶贫纪实 

  广场院坝、剧院舞台挥洒莘莘学子青春的豪迈,

  农民夜校、读书会场闪耀师者传播真理的光芒。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在扶贫攻坚、振兴乡村发展的主战场,具有报国为民情怀的四川师范大学师生,以父老乡亲的未来幸福作为自己的目标取向,坚定实践,谱奏着一曲曲昂扬奋进的时代壮歌。


四川师范大学正在向着“人民教育家培养的摇篮、优秀校长成长的基地、优秀教育成果转化的平台以及国家和四川省教育决策智库”的目标迈进。 杨杰 摄影

  决胜扶贫攻坚,川师大在行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大学应自觉肩负起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崇高使命,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出的动员令。放眼瞭望,广袤大地争先创优,川蜀城乡风潮涌动。2017年10月25日,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 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四川省教育厅、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做出发挥高校优势助推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高校发挥优势,助推脱贫攻坚,送文化艺术下乡,又一次吹响了教育扶贫的冲锋集结号。 在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下,秉承“重德、博学、务实、尚美”文化基因的川师大毅然走在前列,扛起了“助力精准扶贫,振兴乡村发展”的崇高使命。

  到连片贫困区去、到深度贫困区去,到革命老区去、到贫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四川师范大学党委迅速响应,成立以校党委书记丁任重、校长汪明义为组长的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在先期成立精准扶贫高校战略联盟、首创校地共建新农村建设学院、支教支农、教育培训、物质帮扶、项目产业对接帮扶的基础上,与达州市达川区、广元市苍溪县、南充市仪陇县、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共同开展以“助力精准扶贫、振兴乡村发展”为主题的送文化艺术下乡活动,广泛开展形势政策、乡村振兴战略与乡村人才培养、农旅融合、产业融合的教育培训和文艺节目下乡到村等活动。一场播种人文精神,立足扶志扶智的行动拉开序幕。 

  
2018年1月21日-29日,四川师范大学在北川、苍溪等区县开展书法绘画服务、写送春联等活动。廖东 摄影

    扶志又扶智 深情温暖大地

  2018年1月21日至30日,四川师范大学校领导和音乐学院、舞蹈学院、服装学院、体育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美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学生、行政人员共计200多人组成的“助力精准扶贫、振兴乡村发展送文化艺术下乡演出直通车”由成都出发,开赴扶贫攻坚主战场。五辆标志鲜明的直通车队风雨兼程,穿山越岭,赴县到村,每到一地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下车伊始,旋即展开宣讲培训,文艺演出、书法绘画服务、写送春联等活动,特意把偏远乡镇的贫困户代表接到活动现场,分享精准扶贫的关怀与温暖。在达川区委党校的干部培训会、在苍溪县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读书班、在仪陇县张思德干部学院,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腰疾不下一线,为区(县)农民夜校教师和乡村干部解读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内涵与前景,阐述乡村振兴与乡村人才培养、乡村振兴的规划和远景,极大地鼓舞了干部群众和参与的师生,有人称赞“汪教授”是把心安放在村寨院坝的教育实践家;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驰以感冒引起的沙哑嗓音讲解乡村振兴与法治中国、曹丹博士讲解乡村振兴与农旅融合、李荣教授讲解乡村振兴与产业融合。讲台上激情洋溢,听者记录凝思。还有一些区县乡镇的视频会场上,基层干部们分享着科技的便捷与新理念的冲击。此景此情,令笔者感到新风扑面,精神振奋。

 
开展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是四川师范大学参与精准扶贫的重要形式。图为2018年1月23日,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为达州市达川区农民夜校老师和全区干部作“乡村振兴与人才培养”的专题报告。杨杰  摄影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程山水一程歌。川师大师生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认知传向四面八方,赢得了贫困地区的方方面面的热情关注。在达州市达川区二中可容纳近万人的体育场,举办文艺演出和书法绘画创作服务的现场座无虚位,不少观众围在广场外聆听这份震撼;在巴山大剧院,艺术的光芒耀亮雨后的夜晚;在苍溪县西武当山麓的青山绿水间,江风湿冷,演员们情绪高昂,不吝功力,四面八方的观众扶老携幼,观看到谢幕还不愿离去;在“中国德乡”仪陇县,距离演出开始一小时前,扶老携幼的观众已经等候在舞台前。

  草木青翠,生机萌动的北川羌族自治县,干净如洗,空气清新,川师大师生们的到来为这里平添几分活力。一大早,来自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和县直各机关、乡镇的干部早早落座新农村建设学院报告厅,等候一场期盼已久的报告。汪明义教授作了以“时代、使命、责任与乡村振兴战略”为主题的报告,就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如何肩负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以及如何履行乡村振兴的时代责任进行了广泛阐述,干部们感到接地气、解渴、管用。北川县金龟村文化广场,乡亲们特意把村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羌族同胞盛装迎接师生的到来。师生们彩排至深夜,以盒饭为美餐的师生演职人员,精神饱满绽放舞台,把豪迈热情和美好憧憬献给村庄父老,台下的男女老幼像过节一样洋溢着高兴。歌舞《在党的旗帜下》《把一切献给党》《祖国啊,祖国》《美丽乡村》《放歌新丝路》唤起观众奋进的情感;语言类节目《格桑花开》《报到》《逐梦》讲述驻村支教、下乡扶贫的感人故事和真情大爱,观众席中泪光盈盈,大学生演员深感找到了知识的价值,看到了未来人生的广阔舞台,贫困户重温了社会的关爱,鼓荡起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金龟村七十多岁的羌族老人对大学生艺术团的工作人员说,自己是第一次看到这样好的节目,感动之情溢于言表,群众的热情感动着演员师生,也激励他们在教育扶贫中奉献更多的正能量。导演组总导演,西部歌王、男高音歌唱家、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黄金中感慨地说,大家深入基层,是舞台实践,是思想锻炼,感到越是基层的地方越是需要音乐等文化的滋养。服装学院导演逯春晓,学生演员蒲芷颖、王奕萍、李思琪、李鑫、王俊钦,创作演出反映大学生村官帮扶农村残疾人重拾生活信心的小品《筑梦》,他(她)们感到参加文化艺术下乡活动收获很大,积累了舞台经验,了解和感受到中国一些乡村的真实,还有观众的热情淳朴,团队合作精神对个人发展的重要,认为这次实践将为将来走向社会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他们的收获代表着送文化艺术下乡师生的心声。这份宝贵的经历,将伴随他们迈向社会的广阔舞台。

  副校长杜伟、张海东、高中伟以及众多中层干部参加了上述活动。

 
2018年1月29日,“助力精准扶贫,振兴乡村发展”四川师范大学送文化艺术下乡演出在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金龟村文化广场举行,师生演员伴着飘舞的雪花为村民演出。褚多锋 摄影

  川师大的“扶贫经”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介绍说,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是现代大学的重要职责和使命,社会实践与大学发展相互促进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高校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站位要高、机制要好、行动要实。要充分发挥高校自身优势,结合自身特长,扎实开展好精准扶贫工作。四川师范大学为此进行了生动的实践。 

  2017年5月27日,有一项创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四川师范大学倡议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理工学院结成“校校战略联盟”、整合教育、医疗卫生健康、农业技术和产业发展优势进行多点发力,大大增加了精准扶贫的多元化和质量效益;高校联盟与四个集中连片贫困区(县)政府合作成立新农村建设学院,为大学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创建了合适的载体、有力的抓手。新农村建设学院坚持教育扶智、农民可持续生计、贴近农民生产生活的原则,通过开展多元教育培训、物资扶助、项目产业对接、人文精神传扬,在高校创新扶贫模式、促进帮扶内容多样化等方面进行深化探索。 


2017年5月27日,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理工学院在四川师范大学狮子山校区七教A区六楼会议室举行“校校战略联盟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杨杰 摄影

  四川新农村建设学院发挥联盟优势,瞄准实际需求,着力对农民实施人文艺术教育,提升人文精神生产的内驱力;对乡村干部实施乡村治理的综合能力教育,提升对现代农村的卓越领导力和现代化的乡村治理能力;对农村青年实施新型产业技术技能教育,提升可持续致富的生产力;对乡村中小学校长实施教育家素质能力教育,提升现代化和民主化的办学治校能力;对农村居民广泛开展卫生健康教育,促进农民关注身心健康、美化生活环境,提升幸福生活的创造力。早在2017年7月,四川师范大学已开展针对农民夜校教师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训,校长汪明义以“新形势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基础教育”、李志全教授讲解“中小学校长如何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戴艳教授讲解“教师的职业倦怠与主观幸福感”、李华平教授讲解“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胡尚峰副教授讲解“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同时汪明义校长和原副校长唐志成等以“农村大学生如何度过大学时光”为题与刚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的青年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满足了相应的知识信息与心理需求。另外,在2017年下半年,四川师大还选派多位离退休教授参与讲授和调研,发挥了教育培训的人才优势。新农村建设学院已在在四个区县开展了一轮教育培训,培训3600多名教师。

  四川新农村建设学院制定了三年行动计划,该计划要为这四个区县培养一百名乡村骨干教师,一百名中小学校长,一百名乡村医疗卫生骨干,一百名农村致富带头人,还计划选一批乡村干部送到四川师范大学进行专题培训,多元教育相互促进,互为补充,培养一支支本土化不离乡土的文化扶贫工作队,为把乡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幸福家园培养储备了本土化实用人才。四川新农村学院将成为推进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为农民夜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理工学院“C3联盟”与四区(县)政府合作成立四川新农村建设学院,进行多元化的精准扶贫。图为2017年7月10日在南充市仪陇县举行四川新农村建设学院成立仪式。杨杰 摄影

  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精准扶贫实践充分发挥人才、智力、教育培训优势,以实干实效服务大局,在大学发展历程中,在扶贫攻坚、治蜀兴川行动中留下浓重的一笔。甘孜州理塘县、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广安市武胜县是四川师范大学的对口帮扶区(县),这里的脱贫攻坚牵引着师生的关注。一路走来,学校和师生在桩桩件件、点点滴滴的故事中与这里的土地和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甘孜州理塘县开展产业帮扶,认购4个蔬菜大棚共计投入100万元,购买江达村贫困户土豆累计20万斤,援建江达村文化室出资18万元,为甲洼镇中心小学贫困学生捐款8000元,捐赠一批电脑、打印机、书等学习用具,派出顶岗支教和社会实践师生共计100余人次;校领导率相关部门和院校人员对该村17户贫困户开展扶贫慰问和走访调研,并与理塘县委县政府、甲洼镇和江达村党政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具体对接和商议精准扶贫事宜;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为江达村的扶贫济困建言献策;体育、美术、音乐学院数十名同学到理塘县四完小、理塘县中学、理塘县城关小学三所学校开展扶贫顶岗支教工作并且开展“同一片蓝天下”爱心捐赠活动;探索流转江达村及其周边部分土地,在流转地种土豆,农民增加流转费用收入和务工收入,解决农民收入提高的问题,也解决他们就业稳定性问题。


2016年1月14日,校党委书记丁任重前往理塘县江达村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四川师大新闻中心 供图

  为凉山州普格县捐赠铁床累计5000余个床位数,价值120余万元;开展中小学校长、骨干教师培训100余人;共派出顶岗支教和暑期社会实践学生100余人,捐资、捐物,共募集资金7.6万余元,为第一个“同心图书室”古家坪小学购置图书2600多册;组织同心专家服务团赴凉山州普格县、会理县开展精准扶贫调研,为当地的精准扶贫把脉问诊;研究生支教团普格分队赴普格县开展教育扶贫支教、鹰·火·魂彝文化研究协会凉山普格支教行等活动影响深远。由发展规划与对外合作处、团委联合主办的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尚美童行、筑梦天府”携手理塘、普格少年儿童共计25人暑期夏令营活动影响良好。

  学校派副教授黄秀琼挂职苍溪中学副校长,派遣20名学生到苍溪县顶岗支教,为苍溪县组织扶贫专干、“第一书记”等产业规划、扶贫开发政策等相关专业知识培训,培训全县普通高中、初中各学校学科教师、班主任、德育课教师近800人次。

  为武胜县大通村捐资50万元进行村道建设和村旧院落改造,派出图书馆、历史与文化旅游学院、影视与传媒学院等专家对村文化站、村史馆进行打造以及产业发展规划等工作。开展助力扶贫攻坚专家智力服务需求对接见面会,送教培训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开展聚焦普法教育、文明素质养成的农民夜校、关爱留守儿童的支教、开展社会研究调查等一系列活动。并且建立实训实习基地、美术创作创业基地、旅游就业创业基地培养人才,稳定就业,巩固脱贫成果。 

  开展农村大学生励志教育,激励农村大学生砥砺自强,改变命运是四川师范大学的教育扶贫新举措。“兴川之师 启智仪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队深入仪陇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宏德小学校开设包括歌唱与律动、舞蹈形体、色彩构成等十四门内容缤纷的课程。走访贫困村,在新政镇万佛岩村、赛金镇潮水坝村、度门镇奶子石村等15个村落收集了1137份来自基层的第一手资料。以教育扶贫为切入点,根据前期调研取得的数据资料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分析仪陇县农村教育现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在新政镇金鸡山村协助开展“农民夜校”暑期班活动,对近百名当地村民进行法律基础知识的普及。


2017年7月11日,四川师范大学校长汪明义等人在南充市仪陇县黎明村曙光梁调研柑橘园基地。 王玮 摄影

  巴蜀壮歌动天地

  精准扶贫,川师大攻坚克难;心系百姓,师与生接力帮扶。文化下乡精彩纷呈,扶贫区(县)捷报不断。四川师范大学践行“扶贫要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组织实施教育扶贫,为贫困地区提供教育、科技、文化、智力支持,促进贫困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达州市达川区以钉钉子精神干成了一大批强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办成了一系列惠民生促发展的实事难事。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全年脱贫31314人,退出贫困村88个,贫困发生率下降至1.5%,脱贫规模为历年之最。区文化馆、图书馆分别创建为国家一级文化馆和全省“最美基层图书馆”,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进一步丰富;仪陇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突出基础建设、城乡发展、产业培育、民生改善等工作重点,经济社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前四年累计完成9.26万人,185个贫困村的脱贫减贫任务,贫困发生率由10.7%降至0.82%,广大干部群众正向着脱贫摘帽的新目标奋进;苍溪县扶贫攻坚工作呈现出克难而进、负重崛起、勇争一流的良好态势,正在全力推进重点任务落实,向着确保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群众顺利脱贫,全县实现脱贫摘帽的目标迈进。北川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四个好”要求,累计减贫19135人,66个贫困村退出贫困线,贫困发生面下降至0.79%,,社会组织扶贫、“互联网精准扶贫代理记账”新举措得到充分肯定,正向着大美羌城、生态强县、小康北川的目标迈进。这些区(县)的扶贫工作成就,汇入全国脱贫攻坚的滚滚洪流,造福一方百姓一道步入幸福美好的生活。

  七十载孜孜求索,新时代砥砺奋进

  四川师范大学已经发展为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师范大学,现有2个国家级基地、25个学科性学院、82个本科专业、3个博士后授权一级学科、22个博士授权点、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与国内外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关系。精准扶贫的重大实践行动,为四川师范大学肩负起“引领区域教师教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传承创新中华文明”的时代使命谱写了新的篇章。“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全国、关注世界,把学校建设成为在中国教育界有重要影响,在全球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水平综合性师范大学”的美好愿景必将在四川师大人的奋斗中实现。

   (四川师范大学发展规划与对外合作处、宣传部新闻中心、音乐学院、服装学院、体育学院、影视传媒学院、美术学院、大学生艺术团亦对此文有贡献)

  附:文章来源网址: http://society.people.com.cn/n1/2018/0129/c1062-2979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