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集市”:节俭从“小”做起

26.06.2014  07:12

巴菲特集市:节俭从“”做起-巴菲特集市义卖捐款

巴菲特集市:节俭从“”做起-小朋友义卖交易成功

巴菲特集市:节俭从“”做起-义卖交易成功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买到就赚到……”6月7日下午4点,在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石人公园的绿荫小道旁,吆喝声、叫卖声、讨价还价声不绝于耳,一个个不大的摊位前,叫卖的竟然是清一色的小学生,他们的年龄从6岁到10岁不等,揽客的功夫可都不一般。今天,一月一次的巴菲特集市——儿童跳蚤市场(以下简称“巴菲特集市”)又开张了。

叔叔,给你的娃娃买一本这个童话书嘛,就卖你一元钱。”“可这本书我家里有了啊。”“那你看看这本,这本买一送一哦!”对话来自一名7岁的孩子和一位40岁左右的男士。孩子手里拿着童话书热情地推销,脚下的摊位上还摆着两三件玩具。再看他附近的摊位上,手工作品、文具、玩具、书籍……上百种商品让人目不暇接,在孩子们充满稚气的吆喝声中,过往的路人纷纷驻足。

巴菲特集市开办快两年了,我是看着这些小娃娃在变化。变得更加节俭、关心他人、善于表达。”集市创始人魏万霞笑意盈盈地说。

魏万霞告诉记者,巴菲特集市属于青羊区石人北路精品社区教育工作站的项目之一,自2012年底开办以来,每月第一周的周末会举办一次活动。来参加活动的家长和孩子从最初的二三十组增加到6月7日的六七十组,通过口碑效应,大伙参与活动的热情见涨。

眼下独生子女家庭居多,一个孩子最多的有六个大人宠着,要啥给啥。不少东西因为堆不下,没用两次就丢掉了,多可惜。”谈及集市创办的初衷,魏万霞认为重在培养孩子通过买卖、交换、捐赠的方式灵活处理闲置物品。

每次活动开始前一周,魏万霞和同事们会通过海报、QQ群等方式进行宣传,要求家长陪同孩子选择适用的玩具和物品,可换可卖,商品的售价由家长和孩子共同确定并制作价格标签,在一次次变废为宝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节俭意识和环保理念开始形成。

以6月7日当天的活动为例,全程共计两小时。第一个小时为自由买卖时间,孩子们出售的商品售价不超过10元。在随后的半个小时,孩子们可以彼此交换卖剩下的东西,最后半个小时的捐赠环节,孩子们可以把全新未拆封的东西、售卖赚的钱自愿捐赠,捐赠后的财物由社区组织者统一收集、归类后捐献给特定帮扶对象。

之所以取名巴菲特,是想让孩子们复制巴菲特童年时期的精神,靠自己的劳动换取财富,明白金钱来之不易,学会节俭。”魏万霞告诉记者。

为巴菲特市场搭建组织平台的是石人北路社区党委书记王琮,在近两年的活动参与过程中,她也切身感受到了孩子们的变化。

两年前,6岁的魏子浩第一次报名参加巴菲特集市,他从自己的一堆玩具中挑选了三四样进行售卖,奋力吆喝了一个小时,成果并不明显,最让他没想通的是自己平时最爱的小推车竟然只卖到了8元钱。连续参加了近两年集市后,魏子浩开始体会到赚钱不易,去超市买矿泉水,从只买“依云水”变为挑平价的品牌。9岁的王炎也是巴菲特集市的老卖家了,6月7日这天,她站着吆喝了半个多小时,才卖出去3本儿童杂志,收到6元钱。王炎说,参加集市,让她感受到赚钱不容易,“不能想要什么就让爸爸妈妈买什么。”王炎的父亲则赞赏女儿越来越懂得节约、体谅父母。

谈起孩子们的变化,王琮可以一口气举出很多个例子。“通过儿童跳蚤市场这种形式,既能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的意识,也掀起社区儿童参与公益的爱心潮,7月我们将选出10个家庭,代表社区到贫困地区开展游学和捐款,进一步拓展社区儿童教育。

巴菲特市场带动的不仅是孩子们的节俭热情,更是带动不少大人参与到节俭的行列中来。让王琮没有料到的是,当巴菲特市场陆续在成都市商业街、八宝街等多个社区开市后,不少家长找到她,希望她能创办一个成人跳蚤市场,便于大家将家里比较新的东西以低价卖给社区周围的五保户、特困家庭。

不难看出,孩子们在练摊又练胆的过程中学会了勤俭节约,树立了正确的人生价值和正确的经济价值观,发扬了爱物知恩、俭以养德的良好风尚。(经济日报记者 刘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