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灵台景区 旅游扶贫扶出新气象

10.04.2017  22:07

 

赏巴人文化 游美丽新村

□李帜 韩林波
    翻山铰子舞、石工号子、薅秧歌……清明小长假,一场场再现古巴人生活和劳动场面的歌舞,在平昌巴灵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隆重上演,这里正在举行平昌第二届巴人文化艺术节暨全民文艺大赛总决赛。
    近年来,作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平昌把乡村旅游产业作为统筹城乡的重要途径、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富民裕县的支柱产业。巴灵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按照 “赏巴人文化,游美丽新村”的理念,提升景区品质、提升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留住乡愁念活特色文化“旅游经”,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坚持旅游产业富百姓。
传承农耕文明 升级改造村落
    “奇峰突兀,跃天马于云汉;灵台高悬,列翠屏于碧空……”这篇气势磅礴的《巴灵台赋》,描绘的就是巴灵台景区的风光。巴灵台是米仓古道一处重要遗址,集“雄、险、清、幽”于一体,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独特。
    巴灵台下的巴灵大院,是一个有100多户人家聚居的古村落。这些具有文化价值的传统院落怎样进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呢?平昌县委、县政府聘请了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参与保护性改造提升的规划设计。
    在改造提升中,平昌把巴灵大院作为“驷马—得胜—元山”乡村旅游环线的一个精品景点来打造,“删繁就简”拆除一批破损建筑和改造一批现代建筑,添加幽深的石径、竹编的篱落、简意的柴扉等传统院落文化元素,建立了农耕文化展览馆,展出了大巴山农耕文化的生活场景,打造出巴灵大院 “小扣柴扉久不开”“篱落疏疏一径深”的农耕文化意境。

        “记住了乡愁、留住了乡情。”4月2日,来巴灵台旅游的达州市民王梅告诉笔者,“这里的新村建设很有特色,特别美!
深挖巴人文化发展乡村旅游
    雄关高耸、庙宇林立;临风登高,风光尽揽……登上巴灵台,能“”灵山神韵,可品古巴人文化。历史上的巴灵台,集儒、道、佛三教于一山,是古巴人祈福、祈寿、祈雨、祈财的重要场所。
    结合巴灵寨村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平昌高度重视巴灵台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灵山镇党委书记苟中良用比喻形象地表述出巴灵台旅游区的建设思路:“头上戴帽”——围绕巴灵台“”字做文章,招商引资引进金佛房产公司、投资1.3亿元重建巴灵台寺庙群,吸引远近游客;“脚下穿靴”——利用通河水面开阔、水流平缓的优势,发展水上旅游;“腰拴玉带”——抢抓幸福美丽乡村建设机遇,以巴灵寨村为主体,整合高品质建设草坝新村、民意新村、金星村聚居点,打造幸福美丽乡村休闲旅游带;“打好领带”——保护性修复米仓古道,深度挖掘连接巴灵台与巴灵大院的长宁古寨文化。
    今年清明小长假,巴灵台景区里车来车往,人头攒动,成为了周边市县踏青的首选活动场所。
提升管理服务旅游致富百姓
    以巴灵寨村为主体的巴灵台国家AAAA级景区,创新管理机制,打破行政村界限,成立管委会,组建起巴灵寨景区金佛旅游文化公司,对整个景区的吃、住、游、乐、购物进行公司化管理。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发展起乡村旅游业,让我们走上了富裕路。”巴灵客栈老板李海介绍,他的农家乐每天都有好几桌客人,在旅游旺季或节假日,一天会有20多桌的客人。
    在巴灵台景区,还有不少村民像李海一样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幸福新生活。目前,以巴灵寨村为主体的巴灵台国家AAAA级景区培育发展起生态农家乐18家,特色农庄3家,小卖部34家,旅店娱乐场所7家,从业人员达5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