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六项措施突破社区治理瓶颈

08.08.2014  14:28

  为化解社区治理困境,巴州区在红岩社区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寻求对策,不断完善解决措施,倒逼了社区工作方式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突破了社区治理的瓶颈。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主体服务能力。一是走出社区干部官本位思想误区。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革除只能为官、不能为民的片面认识,提升倾情为民服务的水平,既当好组织者,又当好参与者。二是扭转社区干部思想缺位现状。厘清社区工作职能,细化明确社区管理服务事项,改变过去等、靠、依赖的传统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干部主观能动作用,主动作为、敢于作为。三是提升社区居民主动作为能力。大力整治居民只享受权利不尽义务的陋习,不断完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完善居民自治,优化参与机制体系。一是深入贯彻《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探索城市社区公推直选、政社分开体制。二是规范村(居)政务、财务公开制度。三是充分发挥村(居)委会自治平台,完善居民代表大会的议事、听证、审查监督制度,并制定《社区自治章程》《居民公约》等。四是健全社会服务制度体系。大力培育、吸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公益慈善、志愿者队伍,有序参与社区的服务和管理,合理规化社区,建立健全基层机构。由街道办事处和区民政局规划、调整,按2万人左右的标准划分,“成熟一个、细分一个、建好一个”,办公阵地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新型社区服务阵地由开发商按《巴中市城市管理技术规定(2012修订版)》的有关规定无偿提供。

 

  创新多元治理,打通服务末稍神经。一是大力开展平安和谐“三联创活动”[网格、社区(村)、街道(乡镇)]。二是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实施诉访分离,建立涉法涉诉信访公开终结制度,推行网上受理、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信访工作制度,引导群众依法逐级信访。三是落实领导接访包案责任制。认真落实“一个案件,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办法,抓好积案化解。四是进一步加强特殊人群管理。做好“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推行并不断创新社区矫正和两释人员“四定”、“八化”工作机制。五是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人防、物防、技防”的立体防控体系。加强对治安巡逻队伍的建设培训、指导、督查考核工作,推行小区封闭式管理、可视系统安装和天网工程建设。

 

  夯实保障基础,确保工作健康运行。一是社区干部按7人配备,书记1名,专职副书记1名、主任1名、副主任2名、文书1名、治保主任1名。二是社区办公经费根据社区规模大小,由区财政局每年按5—8万元拨付。三是下移人员按照“人随事走、费随事转”的原则,街道办事处将下移人员的业务费、工资、津贴由财政所下拨到社区管理发放。四是区级相关部门迅速制定办事流程审批表,加大对下移人员的培训。

 

  延伸社区触角,探索农村治理方式。一是以巴山新居为依托,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农村公益事业的投入力度,解决“四难”。二是建立农村便民服务点和乡镇流动服务队,解决农村居民办事不方便的问题。三是完善文化设施。加大对农村健身与休闲娱乐设施等文化基础设施的投入,深入村社、院户宣传,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四是做好群众教育引导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好党的政策,充分发挥村(社区)党组织作用,涉及到重大民生事项时,广听慎取、集民之智慧,采取措施,及时解决,把群众牢牢吸附在基层党组织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