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新居符合生态文明战略要求
11月26日上午,作为本次美丽新村研讨会的特邀专家,温铁军作完《中国百年乡村建设》报告后接受本报专访,结合巴中新农村建设,畅谈当前发展趋势、乡村建设、乡村经济。
尽管长期以来,在百年乡村史课题研究中,温铁军走过无数山区、村落,但来巴中还是第一次。25日下午,来到驷马水乡环线时,眼前的青山绿水、美丽新居让他不时发出赞叹,并对“巴山新居”工程的建设机制和模式给予很高评价:“巴山新居”无论是环境和谐、生态优美程度还是农村经济发展上,符合十八大倡导的生态文明战略要求,在经济结构调整上具有国家战略转型的大意义。
温铁军认为,农村合作社发展强调“家庭”的重要性,在山区乡村资源的开发中,家庭之外的更重要组合——村社,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更符合山区资源开发模式,而“巴山新居”工程正是强调以村社为组合的就地城镇化,这是一种混合所有制经济、多元化投资的开发模式,具有广泛的研究意义。
对于“三农”问题,温铁军说,不是“农业、农村、农民”,而是应该将顺序调换过来,即“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农民在“三农”问题中排在第一位,农业、农村才是派生的问题。现在我们将农业产业化,发展乡村经济,说到底,还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只有解决了农民的问题,农业和农村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谈到就业问题,温铁军认为,20世纪的农民问题是土地问题,21世纪的农民问题主要是就业问题。按照国家统计公布的数据,现在农村劳动年龄人口是5个亿。在这个正式公布的劳动年龄人口基础之上,恐怕还得加个30%——因为还有半劳动力,这么算下来,农村的劳动力就有6亿多。我国农业按照现在的生产力条件大概需要1.5亿劳动力,也就是说,还有将近5个亿的剩余劳动力。以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巴中,每年有上百万的农民向东部沿海输出,也就是说有上百万的农民在东部发达地区解决就业问题。但中国“去工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工业生产企业倒闭或升级转型,所需劳动力大幅度下降,大量农民工就会失业。当他们失业后会出现返乡潮,农民的就业问题仍然会出现。
在平昌县参观“巴山新居”时,温铁军了解到,有的乡村有20%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村里的幼儿园也由以前的8个孩子增加到现在的40多个。在他看来,随着乡村建设的加快,这只是返乡潮的开始,巴中的百万农民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返回巴中,回到乡里重新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