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山处处展新颜

14.11.2014  11:01

李俊如

  为使各级人大代表更好地了解近年来我市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更好地依法履职,11月10日至11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驻巴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及部分市人大代表为成员的五个视察组,围绕全市近3年来实施“六大工程”,推进连片扶贫、精准扶贫、全域扶贫工作、建设扶贫开发示范区的情况,分别深入到各县(区)和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集中视察。

  突出扶贫攻坚载体建设
  “巴山新居”工程让农民住上了好房子

  青瓦白墙、斗拱飞檐、错落有致,一栋栋富有川东北民居特色的楼房掩映在青山绿水中,蜿蜒的水泥村道四通八达,房前屋后蔬菜青青……当平昌视察组来到元山镇中岭村时,一幅充满美丽的田园山水画映入大家眼帘。谁也不会相信,3年前,这里曾是有名的贫困村,一座座低矮简陋的土坯房零零碎碎散落山间,如今,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贾家梁新村、长滩村、钟家坝中心村、香炉村……一个个新村、一座座新居,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向视察组展示着近年来我市农村的巨大变化。

  2011年以来,我市以“巴山新居”为扶贫攻坚的主抓手,各级政府以“兴业、家富、人和、村美”为目标,强力统筹推进“巴山新居”工程这一载体建设。目前,全市建成中心村38个、聚居点1022个,建成新居12.8万户,农房改造15.1万户,20.8万贫困人口住进了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的新房,让项目实施区内的群众真正住上了好房子。

  强化扶贫攻坚产业支撑
  现代农业培育让农民过上了好日子

  当通江视察组翻过贾家梁,经过20分钟车程,来到大兴乡东郡,映入代表们眼帘的是随处可见的大大小小的池塘波光粼粼,垂钓者闲坐岸边静候。村庄四周被大大小小36个山丘包围,清幽宁静,充满灵气,仿佛置身桃花源。大兴乡党委书记王志刚向代表们介绍,目前,东郡村建成标准化水产养殖区400亩,养殖池16个,变水害为水利,形成了山水湖泊美景。投放各类鱼苗25万尾,投产后,可年产商品鱼350吨,年产值500余万元。

  平昌县西兴镇天堂村是精准扶贫贫困村之一。当平昌视察组达到天堂村时,举目望去,过去的荒山全部种上了核桃。村支书介绍,为帮助贫困户发展,限期实现脱贫,该村以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为契机,建立扶贫基金10万元。目前该村核桃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

  南江县正直镇长滩村以彩林产业发展为重点,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让当地农户有了多种收益。

  恩阳区关公乡西南村1100余亩葡萄园让种植户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2239元增加到2013年的9896元。

  ……一路视察,一路欣喜,一路感慨。

  一片片充满活力的产业带、一个个致富的好门路、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让代表们充分感受到我市把增加脱贫致富“造血”功能作为最根本、把现代农业产业化作为扶贫的重要手段、大力开展扶贫工作给百姓带来的巨大收益。

  集聚扶贫攻坚要素资源
  推进招商引资让农民有了好路子

  走进巴中经开区,巴州视察组一行来到中兴纺织纺纱织布一体化生产车间,机器隆隆作响,成捆的原材料有序堆放,一排排现代化纺织设备正在生产。该项目由四川中兴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年织布2500万米,年产值3亿元,年税收450万元,650人就业。

  在达芙妮车间,200多名工人在两条流水线上秩序井然地作业。技术员告诉代表们,达芙妮(巴中)制鞋产业园50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可实现产值50亿元、税收1亿元,解决2万人就业。

  巴中渝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平昌工业产业第一个招商落地项目,主要从事汽车零配件、摩托车零配件制造和销售。项目总投资2.5亿元,能解决1000余人就业。在星光工业园,平昌视察组来到渝翔机械生产车间,从曲轴打磨、钻孔,到成品清洗、装箱,每道工序生产都在紧张有序进行,一辆辆满载汽车、摩托车曲轴的卡车驶出了巴中渝翔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厂区大门。

  不论是在各县区的产业园区,还是新区,展现在代表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感受到巴中加快发展、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的力度、决心和毅力,同时也让代表们看到了我市在加大扶贫攻坚的进程中,老百姓致富的路子越来越宽了。

  市扶贫移民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已完成覆盖67个乡镇778个村98.79万人的24个连片扶贫开发片区建设,累计减贫26.15万人。

  察看、走访、听介绍、召开座谈会,两天时间,时间紧、空间跨度大、点位众多。尽管如此,代表们对我市扶贫攻坚这一重要工作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和认识。代表认为,视察的项目是全市扶贫开发工作成就的一个缩影。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民生改善取得的新成就、发生的新变化、展现的新形象的伟大实践的生动写照,令人鼓舞,催人奋进。代表们认为,我市扶贫开发工作的有力有序推进,极大地带动、促进和加快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