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塘县三项举措破解区域贫困问题
该县在脱贫攻坚中,紧紧抓住致贫因素这一主要矛盾,根据“穷根”制定“一村一策”的帮扶措施,实现精准“滴灌”。一是补短板。立足贫困村实际,针对基础条件较好,但后续发展动力不足的贫困村,我们因村施策,依托资源禀赋,发展优势产业,实现脱贫奔康。如中心绒乡安里顶村,公共基础设施基本完善,但群众增收成为该村脱贫的最大制约瓶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县积极引导村民扩大藏鸡、藏猪养殖规模,引进中蜂方箱标准化养殖技术,实现了村集体增收30余万元,户均增收1000余元,该村顺利脱贫摘帽。二是破难题。是我县受区位条件、自然因素、气候等条件影响,因水、因灾、因病致贫现象突出。我县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注重改善基础条件、补齐发展短板,变劣势为优势,助力贫困村脱贫。如我县莫多乡郎翁村水资源匮乏,土地沙化严重,严重制约当地群众发展,我们积极探索“因土而生、因水而活、因业而兴”的郎翁村致富路。充分整合生态转移支付、土地整治、水利建设、产业发展等资金,在解决生产、生活、生态用水的基础上,发展巴塘优势产业,着力打造郎翁村苹果示范基地500亩,预计到2020年,可实现收益150余万元,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三是拔穷根。我县部分贫困地区或因地处偏远山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难;或因地质灾害点多、面广、灾频,生产生活双重受限,是典型的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不搬不活,不救不活。如地处山体滑坡地带的地巫乡中真、甲雪、坝伙3村,易地扶贫搬迁至县城周边,并通过组建家政服务合作社、让老百姓就地就近有偿参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利用屋顶空间为每户建设3千瓦光伏发电设施,“全额上网”售电增收等方式,确保每家有一份稳定收入,真正实现了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为我县实施甲英整体移民搬迁积累了经验,走出了一条可复制、能推广的脱贫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