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城“绿色生命通道”月底启用
交通堵塞已成为急救车执行任务的“拦路虎”
急救车运送符合启动标准的急危病人前,用事先登记的号码向110求助,交警部门接到指令后立即按照预案启动“绿色生命通道”,为急救车开辟一条畅通而便捷的通道
我市将为构建绿色生命通道制订专门的启动界定标准,联动操作制度化、标准化,在全省市州城市中还是首次
这一联动制度暂时在巴城3家医院推行,全市120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完成后,全市范围内救护车均在120统一指挥协调下纳入联动机制
因为交通拥堵而耽误病人的抢救时间,这样的事件不断见诸报端,让120急救车也无可奈何。今后,这样的悲剧或许在巴城可以得到避免,3月21日,巴中晚报记者获悉,市公安交警支队与卫生部门就本月底在巴城开通“绿色生命通道”达成一致,届时,交警部门将为符合条件的急救车在城区开辟专用紧急通道。
途中遇堵有教训 送急危病人有“特权”
在21日举行的“搭建绿色生命通道”座谈会上,市卫生局医务科负责人透露,运送病人的救护车因为交通拥堵,有可能耽误最佳的抢救时间,从而带来严重的后果,甚至生命的代价,在这方面,巴城也有过沉痛的教训。2013年春节期间,一辆运送产妇的急救车,在巴城后河桥遭遇堵车,由于耽误时间,产妇只能在车上生产,婴儿最终未能保住。虽然不能断言道路不堵婴儿一定能保住,但如果不在路上耽误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救活婴儿的几率可能会大些。
与之相对的另一个案例,则是“绿色通道”带来的好处,2012年1月,巴城一名小男孩吃瓜子时卡住气管,情况危急,送市中心医院后,院方建议立即送往成都华西医院;对于这类急诊而言,时间就是生命。急救车在路上就联系上成都交警请求帮助,当急救车从巴中一路飙到成都高速出口后,立即通过成都交警开辟的“绿色通道”一路畅通的送到华西医院,小男孩最终成功获救。
“这种接到临时求助后开辟绿色通道的工作我们已经做了好多年了。”市交警支队副支队长何理介绍,在城市车辆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堵的今天,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来保障运送急危病人的急救车能够尽快到达医院。
3家医院先推行 制订标准防止滥用
市卫生局副局长赵俊明介绍,经过市卫生局和市公安局多次联合协商,并召集市健康教育和卫生管理中心、出租车公司、货运单位、医院、企业等座谈征求意见后,“搭建绿色生命通道”制度目前已经基本成型,预计本月底开始在巴城启用,市中心医院、巴州区人民医院、市骨科医院成为第一阶段推行该制度的3家医院。
据了解,并非所有执行任务的救护车都能达到启用“绿色生命通道”的级别,只有救护车执行紧急医疗救援(病人病情危重)并达到启用标准时,由院方拨打110告知行进路线,110核实来电号码与此前预留指定号码一致时通知交警;接到指令后,交警部门会迅速根据急救车的行进路线,开辟一条最快捷的路线,并对该路线实行交通管制,确保急救车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行。赵俊明说,在确保最大限度抢救生命的同时,这也是一个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
在启动“绿色生命通道”时,不可避免会对公众的出行带来暂时的不便,为确保这一制度让有需要的急危病人使用而不被滥用,卫生、公安交警部门对制度进行了周密的考虑,比如在上下班、节假日车流高峰期如何让急救车辆快速通行;如何启动“绿色生命通道”的界定标准;如何让公安部门、医院在救护车救援过程中操作标准化、规范化对启动界定标准及操作进行制度化、标准化制订,目前方案还在进一步完善中。据悉,用标准化、规范化的制度明确构建“绿色生命通道”,在全省市州还是首次。
预计每年启动10余次 搭建全市120平台纳入日程
据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负责人介绍,根据往年的统计,能够达到启用绿色通道标准的病人并不多,每年大约有10余例。当然,由于一些不可预知的因素,这一数字不可精确计算。
在巴城3家医院先行“绿色生命通道”制度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我市将搭建120指挥调度平台,把全市的医疗急救通过该平台进行统一调派。目前,120电话设置在市中心医院急诊科,该科每年的出诊量达到4000至6000辆/次,此外还有80%的无效电话,在该科室不堪重负的同时,其他一些医院的急救功能却没有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发挥。
赵俊明说,“全市120指挥调度平台建好后,全市范围内拨打120,都会由这一平台根据病人情况就近统一调度,上至市中心医院、下至乡镇医院的急救车都在调度范围内,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我市医疗急救资源的有效利用。”据悉,由于该平台的建设涉及多方面资源的整合,目前我市相关部门还在开展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