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心中梦想 执着三尺讲台——校友会赴巴中、重庆、雅安等地探访我校基础教育界优秀校友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与爱心传递的使者,对于一所师范院校而言,教师培养培训任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继探访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泸州等地基础教育界校友之后,在教师节来临前夕,校友会再次踏上探访基础教育界优秀校友的行程,深入他们的工作、生活,感受他们在教师岗位上的酸甜苦辣,倾听他们对教师职业的真情实感,对母校的美好祝愿,树立榜样,弘扬正能量,为迎接建校70周年作好相关准备工作。
9月7日至9月8日,校友会工作人员赴巴中市、重庆市铜梁区、雅安市名山区等地探访我校基础教育界优秀校友,走访了他们的领导、同事、学生,真切学习他们的敬业爱岗精神与崇高师德。
“教育事业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作为老师一定要尽到责任”
——走访我校地理系87级校友、四川省巴中中学高中地理教师彭韬
在四川省巴中中学和彭韬老师(中)合影留念
彭韬老师从2004年调入巴中中学后,一直兼任鸿志班班主任和高中地理课教学工作。巴中中学是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为寄宿制学校,一个年级就有36个班,学校采取年级负责制和班主任负责制来进行管理,彭老师现在肩负高三两个班的教学、管理工作,他所带的鸿志班作为巴中中学的品牌,是该中学生源最好、师资力量最强的文科重点班,他不仅要做好地理课的教学工作,也要协调好科任老师,关爱学生,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
彭韬是四川省特级教师,2001年获四川省地理知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10年获全国地理知识竞赛优秀辅导员奖、2012年所带班级获四川省高中先进班集体,多次荣获市、区、校级表彰。所带2013届7班重本上线26人,当年巴中市高考文科前10名该班占5人,该班重本上线人数占巴州区重本上线总人数44%,该班重本上线人数占巴中四个县中重本上线总人数的36.6%,其中巴中市文科状元考入北大,另有多人考入人民大学、中央财大、北师大、南京大学等名校。该班三同学分获省优秀学生、省三好学生、省优秀学生干部,被网上称为巴中市最“牛”的文科班。
彭韬老师具有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学术著作丰富。撰写的论文11篇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并有4篇公开发表;制作的课件5个获国家、省、市一、二等奖。彭韬老师在巴中市、区地理学科示范影响大,辐射带动强,多次上公开课、示范课并“送课下乡”。
我们依次走访了巴中中学王成文副校长、赵文凭老师,高三七班卢韵伊、李玉顺两位同学。他们口中的彭老师是一位尽职尽责、不计名利、爱生如子的好老师。“纯净与敬业”是他们口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亦是彭老师数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恒,不计报酬、默默奉献于基础教育第一线高尚师德的写照。他反复表示:“我做的都是人民教师应该做的最平凡的事。”他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来源之一是家庭的熏陶,彭老师生于教师家庭,母亲和姐姐都是教师,母亲树立的榜样更坚定了其做好教师工作的决心;其二是母校、恩师对他的影响。彭韬老师把在川师度过的那段时光牢记在心,只要到成都就会回去看看,对母校、地理系的感恩之情跃然纸上,那些难忘的往事,熟悉的名字也时常出现在我们的谈话中:“原地理系直属党支部书记黄启聿对我真是关心啊,当年我调皮打架的时候,她总是耐心地和我谈心,一次次帮助我、开导我,督促我完成学业,我们都叫她黄妈妈;周介铭老师严谨的教学风格,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是我学习的榜样,亦对我的教学风格产生了巨大影响,他所传授的知识也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打下了深厚的功底;许仲路老师当年带领我们到野外采集岩石标本,很高的山,他都亲自爬上去,作业不合格,会被很不客气地退回来,老师的敬业精神和对学生的严格深刻影响了我;辅导员孙波老师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成为四年大学生活中难以忘怀的回忆。当年我是很调皮的学生,应该说是母校包容了我、塑造了我、改变了我,我一定不能做对不起母校的事。”母校老师无疑给走出大学校门的彭韬做了榜样,他决心像他们一样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母校的殷殷教诲也让彭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言传身教,在学习习惯的养成、节约能源、做清洁卫生等方面身先士卒,给同学们做好榜样。
彭老师教学效果突出,团队整合能力强,能把若干件小事落到实处,着实不易。除了地理课的教学外,他每周都要抽时间检查每一位同学所有学科的作业,并留上批语,诸如:“坚持,再坚持”;“很好”;“有一点退步,需要继续努力”等话语,记录下他对每一位学生的爱护,也体现了一位好老师对学生学习细致入微的指导。他说,巴中地区孩子们的英语不太好,他每天都会监督学生完成一篇阅读理解和完形填空,彭老师注重孩子们的后续发展,学好英语对考研、考博都有好处,他给孩子们打了个形象的比喻:学英语就像每天洗脸刷牙一样,拿一天不做就会难受……“不苛求每个学生都考入名校,但是我希望他们不要带着遗憾离开巴中中学,离开我的班。”彭韬如是说。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天使,一直以来,他对待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对我们说:“老师有时一个亲切的问候,一次鼓励的谈话,都可能改变一个学生对学习的看法,改变一个家庭。”在和他谈话中,有一件事例引起我们的兴趣:高2010届来自南江农村的李元同学,开学第一天上完英语课,哭着跑到彭韬老师办公室要退学,原来是外语老师与同学的对话,她一句都听不懂,彭老师不仅安慰她,还鼓励她说:“从现在起,每天做一篇阅读理解,一篇完形填空,两个月后再来找我。我相信你只要努力,会比别人学得更好。”两个月,又两月,再两个月……考试从不及格到及格,最后她以高考外语成绩134分,总分607的分数考入对外经贸大学。
因为常年承担毕业班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彭老师每天7点准时到教室,晚上十点以后才能回家,无暇照顾家庭,妻子患上了产后抑郁症,他只能利用假期陪妻子去看病,他说不能因为自己家里的事耽误学生,这样对学生不公平,说起自己的家庭,言语中充满愧疚。
彭韬老师待人热情真诚,在采访的最后,他表示明年70周年校庆时一定回母校看看,衷心祝愿母校发展越来越好,桃李满天下。
“学生是我最强大的精神动力”
——走访我校历史系90级校友、巴中市巴州区曾口中学教师王利群
在巴中市巴州区曾口中学与王利群老师(中)合影留念
王利群老师,1992年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教育专业专科毕业后当年7月分配至巴州区曾口中学担任高中历史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至今仍承担高二和高三两个班的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她被巴州区教育局评为曾口中学“校级首席教师”;2013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教师”,同年9月在华西都市报和蓝光集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川“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中,被评选为四川省“十大最美乡村教师”;2014年被授予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同年被评为第二届巴中市敬业奉献道德模范……电话里传来的温和谦逊的话语,博得了大家的好感,王老师得知母校的老师来到巴中,非常高兴,不顾身体不便,在我们去探访她的前一天特意从曾口镇赶来巴中市区和我们相聚,着实令人感动,尽管在和她见面之前,我们已大概了解她的病情,但真正见到她本人时,心中不免震动,她的双腿肌肉萎缩,手脚关节已完全变形,走路已非常不便了,上下阶梯尤为明显,需要有人搀扶,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爽朗的笑声和乐观的态度。
1997年王利群老师患上类风湿性关节炎,这种疾病被称作“不死的癌症”,是医学界的国际难题,目前还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我问起她患病的始末,她轻描淡写地说:“我性格也比较要强,最开始出现症状的时候,没在意,觉得这些小病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延误了治疗,慢慢就变成现在这样。”王老师告诉我们她的关节在气候变化时,会有反应,走起路来更是钻心的疼。当命运的枷锁无情地缚住她的双腿时,当别人感叹生命的无奈时,她却用弯曲的双腿,丈量着不屈的生活。18年来,王老师尽管疾病缠身,仍然坚持在教学第一线,努力于她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从未因为自己是一名病人而推诿工作,或降低工作质量。她利用假期在巴中、成都、重庆、郑州多次住院治疗,但从未因为治病而请一天病假耽误工作。尤其是2008年开始,她的髋关节和膝关节的病变更加严重,基本不能独立行走,但出于对教育事业由衷的热爱,她毅然坚守在割舍不下的三尺讲台,2013年12月下旬至2014年3月,王老师病情加重,每节课都由她的丈夫或班上的学生背到教室里上课。
从巴中市区到曾口镇驱车行驶山路大约1小时,9月8日上午,我们如期到达曾口中学,这是一所乡村中学,周围被群山围绕,校园里教学秩序井然,孩子们欢快的笑声,使这所学校显得生机勃勃。王老师和我们聊起了曾口中学和她的执教生涯。曾口中学的单亲家庭学生、留守学生、孤儿占到学生总人数的80%,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习成绩较差是这所学校的一个特点。“正因为如此,学生们在生活上、心理上需要更多的爱护和关心,要让他们的学习生涯走得更顺。”王老师这样说道。“教孩子3年,要为孩子想30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能看出来尽管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但她从不在学生面前表现出悲观和痛苦,自己家里已很困难,但她还拿出一部分资金出来资助贫困学生,经常请经济困难的学生来家里改善伙食,给贫困学生家里送去日常用品。
说到母校,王老师显得尤其高兴。“母校在我的人生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我成长的摇篮,母校老师的敬业精神给了我很大鼓舞。”“在从事历史教学二十多年的过程中,我领悟到历史教育首先是人格教育,其次才是知识传授。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现在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很大变化,道德存在滑坡现象,所以我在教学中,注意讲授古今中外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树立高尚人格,而这些都是我从母校学来的宝贵财富。”她说母校教中国历史文选课的彭久松老师给她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彭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敬业的精神,对学科的专注精神值得学习,她说很多时候想起这位彭教授,很有激励作用;陈辉老师他渊博的学识,生动风趣的课堂风格语言,注意知识整合和旁征博引也影响了她的教学风格;辅导员谭保国老师在生活上对同学们无微不至的照顾,在思想上引领同学们,教给同学们很多做人的道理,可以说谭老师在为大家的人生铺路,在他的带领下,历史系90级3班成为一个非常和谐、团结的班集体。感谢母校对她的培育,希望母校越来越辉煌。
王老师说,获得的奖项,是对她最大的褒奖,也是今后战胜病魔,继续努力工作的动力。曾口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也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心,这让王利群感动不已,她说没有理由不好好工作和生活;家庭生活上,王老师的丈夫,同在曾口中学任教的鲜正确老师给予了她太多关爱。王利群老师的坚守动力一是来源于对梦想的坚持,她从来就以成为人民教师而骄傲;二是来自社会各个方面和家人的支持;最重要的精神动力来源于学生,虽然他们都是农村孩子,家庭条件和成绩都不怎么样,但对知识的渴望非常强烈,这促使她不能放弃。每年高考前夕的告别课上,学生所赠的卡片,平安夜来临前同学们赠送的苹果,都承载着大家对王老师的爱,常常让她感动得泪流满面。曾口中学2009届毕业生罗海军,母亲早亡,父亲腿残,家庭贫困,在王老师的关心下他考上西昌学院,2013年罗海军拿着他的川师大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专程返回曾口中学来看王老师,感谢王老师的悉心教导。王老师通过自己的学生联系上企业成功人士又资助了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所有阶段的学习。在学生心中,她同时扮演着老师、妈妈、朋友三个角色,她以自身的毅力与敬业感染着他们,真正走进了同学们的心中。
王利群老师被巴州区教育局评为曾口中学“校级首席教师”,在老师当中具有引领的作用,曾口中学李刚校长介绍说:“授予王老师首席教师称号,并不仅仅因为她的身残志坚,更重要的是王老师教学功底扎实、业务素质高、教学成效明显,上课的逻辑性强,教学重难点抓得准,知识点吃得透,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她所倡导的母子式的、心灵感化式的教育,让她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教研上王老师发表了很多论文,也指导青年教师,在学校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013年9月6日,在华西都市报和蓝光集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在全川“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上,王利群老师自豪地说:“教书就是我最大的快乐,做一个好老师是我毕生的追求,我舍不得孩子们。”如同王老师所言,她至今仍强忍病痛坚守在教师岗位上,无怨无悔地扎根在曾口中学,她无愧于人民教师的称号。
“所获奖项是学校取得的优异成绩,我只是作为代表领奖而已”
——走访我校中文系81级校友、铜梁中学语文教师李兴才
在铜梁中学与李兴才老师(中)合影留念
李兴才老师1985年7月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后分配到铜梁中学工作至今,现为铜梁中学语文教师、学校工会副主席、学校督导室主任。李兴才多次被评为校、区、市乃至全国先进个人。2004年9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05年4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0年7月,被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一片丹心献教坛,满腔热血育英才。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面对人才的频繁流动,李兴才老师坚定不移扎根家乡教育,勤勤恳恳献身莘莘学子,培育了众多栋梁之材,造就了一大批建设精英。掌握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并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工作长达30年的过程中,掌握了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积累了丰富而实用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实践,深得学生爱戴、同行好评和领导赞扬。
中文系81级校友很为自己的同学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先进工作者而自豪,而他本人却很淡然,谦虚地表示,之所以获得上述称号是因为我们学校——重庆市铜梁中学这些年的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已连续取得34载高考辉煌,我仅仅是作为一个教师代表领奖而已。谈话中得知,2004年评全国优秀教师,铜梁只有一个名额,给了他;五年评一次的全国先进工作者铜梁也只有一个名额,2005年时将这份殊荣也授予了他,在北京和刘翔、刘玉栋、姚明一起获奖,这让他感到非常荣幸。
重庆市铜梁中学是重庆市直辖后首批重点中学,在校师生6000余人,李兴才在铜梁中学工作已30年,李兴才老师备受铜梁中学的信任,一直坚持所在年级唯一的小班语文教学工作,承受着考上北大、清华的巨大压力,每届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83万铜梁父老交上了满意答卷。除此以外,他还担任了20余年的班主任工作,2007年9月当选为学校工会副主席后,既出色完成了区总工会布置的各项任务,又组织全校教职工开展了丰富多彩、凝心聚力的活动。今年新上任督导室主任一职,工作职责是对学校党政作出的重要决策和主要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评估。从铜梁中学党委书记苏在明、副校长陈亮的口中,我们得知李兴才是一位为人正直、关爱学生、刻苦钻研、语文教学能力突出、在现代文阅读上颇有方法的好老师,在全校教师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铜梁区总工会在铜梁中学设立了劳模创新工作室,希望他能在教育、科研各方面发挥劳模的示范作用,学校也希望他能指导培养更多的年轻人,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他所教过的学生,有的已经在铜梁中学任教多年,谈起自己曾经的老师,如今的同事无不交口称赞,李老师不仅注重各学科分数的提高,更注重提升同学们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是李老师默默的奉献,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对学生一视同仁的关爱给他们树立了榜样,现在,他们也要循着老师的道路继续走下去。
李兴才老师反复跟我们说,他只是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普通工作者,没有什么大的壮举,就是不断总结教学上的经验教训,把学生教好,管理好,把学校安排的其他事情做好。李兴才老师面对发展参差不齐的学生,一视同仁,热忱关爱,做了大量转化差生的工作,促使少不更事的学生个个全面发展,人人健康成长。比如2003级13班(由三个文科班各班倒数20名同学组成),通过一年的努力,高考仅有5人未上线,创造了铜中高考史上的新纪录。
李老师告诉我,有的学生很顽皮,管理起来很困难,学校1994级2班高三时换我去当班主任,学校信任我,我肯定要搞好工作,深入了解成绩不好的原因,是不是教育方法不当,要用自己的方法去感染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从最开始全年级八个班的语文成绩倒数第一,后来考了全年级第二名。
谈到语文教学,李老师说语文教学区别于数理化教学——知识点比较固定,运用公式定律变换条件来演算。语文教材变化较大,课文篇幅较长,加上写作、阅读等板块内容灵活多变,这就要求我要在工作中付出更多,备课需要更细致,更深入地钻研教材。“刚刚上课时我感到不适应,对教材不熟悉,每一堂课必须认真准备,班主任工作也是全新的,当时真操了不少心。”李老师对我说道。“今年中文系81级毕业30周年聚会,有不少同学不认识我了,我打趣说我是某某同学的司机,大家竟然相信了,这当然是玩笑话,但也怨不着他们,读大学时我比较胖,没有戴眼镜,多年来因为备课量大,我带上了眼镜,操心的事多,头顶上的头发也掉光了,还消瘦了不少,怪不得认不出我了。”在课堂上,李老师尽量调动同学们自身的积极性,启发同学们去思考,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因为自己性子急,所以很多事情亲力亲为,比如工会的服务工作,职工生老病死的慰问,确实不能耽搁,要做好就要多付出。”李老师恳切地对我们说。
谈到怎样当好一名教师?他回答:“教学基本功扎实、工作认真、具有刻苦钻研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魅力的来源还是要有崇高的师德,基础知识扎实。另外在当代社会,也要接受一些现代科技,比如怎样把课件做好,怎样熟练操作计算机等;能恰当运用网络时尚用语,这也体现了与时俱进,教学方法上也要不断提高,富于变化,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母校是我们绕不开的话题。他说,今年暑期中文系81级举行毕业30周年聚会,返校时,他拍了很多校园照片,母校变化很大,校园更美了。李老师回顾了当年在川师的学习生活:我很感激那段时光,感谢老师们对我的教导。张昌余、范文瑚、万光治、范昌灼等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渊博的知识,上课行云流水般流畅优美的语言,灵活的教学方法,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我在校时非常认真地学习,经常到图书馆看书,老师们就是我最好的榜样,如今自己上课的风格也打上了他们的烙印。我因为来自农村,生性不爱说话,但进入师范院校,要当老师,口才不好怎么行?所以自己一有时间就和同学们交流,当时的铁路边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同学们一边散步一边聊天,训练了口才,增进了友谊。大学生活是由各个方面组合而成的整体印象,当时学校开展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比如学校开展的文明礼貌月活动,培养了我的劳动观念,促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我工作后也爱打扫卫生,给老师们留下了积极肯干的印象,这也得益于母校的教育;还记得当年和同学们一起参加成都市歌咏比赛,书法比赛等课余活动,这些都启发了我们对美的欣赏,很难忘;我当时还热衷于体育锻炼,像排球比赛、跑步、篮球比赛,都是我喜欢参加的项目,我现在的投篮姿势很标准,就是当时老师教的,我很骄傲,自豪。我认为老师的人格魅力不仅来源于课堂,也来源于这些细节,母校的教育对我的影响很大,当时的硬件条件虽然不是很好,但在母校度过的岁月充实而美好,对我如今的教育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母校教育了我,我也要多为别人做贡献。
“当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保护学生就是老师的责任”
——走访我校外语系96级校友、四川省名山中学教师高玉华
高玉华老师近照
高玉华,四川省名山中学英语教师。四川师范大学外语系96级校友,大学毕业后到四川省名山中学长期承担高中英语教学工作。参与编写的《雅安中小学安全教育课程》,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被评为“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特别奖”、“全国三八红旗手 ”、“四川省三八红旗手” 、“四川青年五四奖章”等奖项和称号,多次荣获市、区、校级表彰。2013年9月6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受到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的亲切接见;同年9月9日,在中南海参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座谈会,受到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亲切接见。
从担任教师工作开始,她就把人生坐标定在为教育事业献身的轨迹上,无怨无悔地把绚丽的青春献给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高老师始终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身作则,关爱学生,用爱心塑造学生心灵,用榜样激励学生言行,用知识武装学生头脑,凭着一颗热忱、执着的心追求着为人师表的快乐与成功,以高尚的师德和出色的教育教学成绩,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任和社会的认可。“一个只懂教书而不懂育人的教师,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高玉华老师一直这样认为,她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并把德育教育融入到英语教学之中,对每一位学生关爱而不骄纵,深得学生的信任,树立了良好的师长形象。她大胆将心理素质培养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对待人生,对一些思想上不够成熟,自律性较差;性格上存在孤僻自卑、自大狂妄等问题的学生,高老师从各方面关心他们,尽力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她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教会学生们如何交友和处理人际关系,经常和他们谈心,分析知识素养与人才的关系,引导他们关心集体,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十多年来,她系统学习了《教育学》,《教师心理学专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书籍,深入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她始终把成为一名学者型老师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她坚持勤奋学习、反思、研究、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成功的教学经验,并在自己的教学中应用和提升。她勇于探索教学改革,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探索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着力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达成高效的学习目的。
2013年5月16日,四川师范大学为响应“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的主题教育活动,特邀高玉华老师返校举办报告会。返回母校,和母校的领导、恩师相聚,高玉华老师特别高兴。高玉华老师表示能在母校为学弟学妹们做一场事迹报告会是一种荣幸。高老师朴实、和蔼、亲切的待人态度,让人不由自主地想亲近她。她反复地说,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在灾难袭来的那一刻,教师必须以自己的道德力量扛起这份责任,当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保护学生就是教师的责任,在生死抉择的那一瞬间,做出保护学生的反应,源于本能。
2013年4月20日早晨8点02分,一场突如其来的7级强烈地震发生了。当时,高玉华老师正在高一3班上课,突然教室剧烈摇晃,门窗发出可怕的撞击声,书桌上的书不停往下掉,情形十分恐怖。尽管地震让人惊恐万分,手足无措,但她却镇定自如,站在讲台前,指挥学生有序撤离,在危难之际,她本能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直到学生全部离开教室,她才走下讲台,最后一个离开教室。撤到走廊后,她看到后面班级的学生还在撤离,又停下来帮助疏散,让别班的学生先撤,她自然而然地把生死置之度外。
把学生安全护送到学校体育场后,高玉华老师立刻把班上学生组织起来,查看学生情况。当时,学生们情绪激动,高玉华老师一直在安抚学生的情绪,直到她班上一个学生向她借电话联系家人,她才想起9岁的儿子还独自一个人在家,虽然万分牵挂,高玉华老师始终没有离开学生。
地震后,因山体垮塌导致交通堵塞,到名山中学参加雅安市第12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的天全、芦山、宝兴等邻县的师生无法返程,该校来自天全,芦山,宝兴的学生也无法回家。大震以后,余震不断,险情随时都可能发生,学生时时刻刻都处于惊恐之中。为了学生的安全,20日下午,高玉华老师和其他老师一起为滞留的学生和老师搭建帐篷,一直忙到晚上。
每一次余震都是对学生心灵的折磨,尤其是宝兴的学生,因为信号中断,无法联系家人,他们一直担心家人的安危。有的学生始终处于紧张害怕担心之中,高玉华老师和其他老师一起耐心照顾,悉心呵护,陪他们谈心,和他们聊天,安慰他们,待他们入睡后,才坐在帐篷外轮流值班直到天亮,度过了地震之后的第一个不眠之夜。
得知震中在芦山龙门乡之后,高玉华老师一直在担心,因为她的老家天全县本身就离震中很近,就是重灾区之一。在得知老家房屋严重受损,已成危房时,她还是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抗震救灾,和自己的学生在一起。
高玉华老师在“4.20 ”芦山大地震中,把生死置之度外,一个瘦弱而平凡的女教师,此时却成就了为师者的崇高与伟大,用自己的言行,书写了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她被不少网友誉为“地震最美女教师”。她在危难之际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都是教师专业作风的一种自然流露,向世人证明了教师专业作风的优良,教师专业道德的高尚。
“4.20”芦山大地震后, 高玉华老师的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中文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新浪网、凤凰网、人民网、人民教育、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 教育导报、 华西都市报等几十家新闻媒体竞相报道,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强烈的影响, 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赞誉,传递了巨大的正能量。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副省长黄彦蓉、省工会主席李登菊等领导先后到名山中学看望该校师生,视察灾情。2013年4月24日上午,省委书记王东明到名山中学指导抗震救灾工作时,动情地说:“在最危难的时刻,老师沉着冷静,首先想到学生的安危,自己最后离开,体现了对学生高度负责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天使,老师们是一本本无字的书,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诠释了师德的深刻内涵。彭韬、王利群、李兴才、高玉华,他们是母校培养的优秀学子,是奋战在各地基础教育界的好老师,他们亦是无数坚守在基础教育界教师岗位上老师们的缩影,在他们身上我们感受到了执着育桃李、爱生如子、甘为人梯的高尚师德,他们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让我们把诚挚的祝福献给人民教师,向他们表达最真诚的感谢。老师们,向你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