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警徽闪耀在巴山深处

03.03.2016  21:06

 

——巴中市公安局民警马北晨驻村扶贫帮扶纪实

 

                                   

                                                                                                                                                                                                        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

  “蓄水修路为我们圆梦,嘘寒问暖为我们解难……马书记是个大好人,他尽为我们老百姓着想。”从青杠村到双田村,人人都在传颂着“马书记”扶贫帮困的爱民事迹。

人们所称的马书记是谁?他叫马北晨,是巴中市公安局禁毒支队副支队长。2014年初挂包帮扶来到南江县长赤镇青杠村担任“第一书记”,2015年6月又奉命帮扶该县贵民乡双田村。

为什么群众都异口同声地为他点赞?带着这个疑问,我们走进两个偏远乡村,在感受马北晨与乡亲们相濡以沫、唇齿相依、并肩奋进的同时,心中的“?”随之拉直——

 

●接过“军令状”,调查走访掌握实情,决心在特殊的战场上当好“排头兵

 

2014年4月26日下午,刚刚处警结束的马北晨被电话通知到市公安局政治部。

北晨同志,这次局党委选派你驻村‘挂包’,督促落实扶贫工作是局党委对你的信任,你一定要转变角色,把帮扶任务当成自己的主业去抓,干出成绩……

突然接到进村帮扶的“军令状”,马北晨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在政治部主任吴和平凝聚着希望的目光投向他时,带着几许忐忑,马北晨二话没说毅然服从了组织的决定。

离开政治部,马北晨思绪万千,他深知这是一个新的战场,将面临新的考验。作为共产党员,只能前进不能后退,自己必须在这个特殊战场上冲锋!亮剑!夺取胜利!

他想到了在天之灵的父亲,不由地增添了无穷的勇气。

父亲曾是有名的战斗英雄。1953年1月3日,时任武装队长的老人家带领3000多民兵围剿台湾当局空投在南江燕山的特务。

战斗十分残酷,老人在战斗中不幸左腿负伤致三等甲级残废,当时的西南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的称号,并奖励冲锋枪1支、人民币500万(相当于现在的500元)。

接过父亲的枪,十八岁那年,马北晨成了一名军人,在新疆去往阿里的运输线上一干就是16年。1998年服满现役后,光荣转业到公安机关工作。

要干就干出成绩!在扶贫战线上,我也绝不是孬种。想到此,马北晨快步回家。

第二天一大早,他踏上了去往青杠村的路。

离开市区,路越走越险,回头弯一个接一个。道路崎岖不说,很多地方狭窄得根本无法与对面来车相会。透过车轮扬起的沙尘,看着左边是山石,右边被植被遮挡、一眼望不到边际的悬崖,马北晨感到肩上的担子又加重了很多。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颠簸,他终于到达了目的地。

青杠村,海拔800余米,位于南江县长赤镇。该村地处偏远,村远路陡、基础设施薄弱、水电路不通,更别提有成规模的产业了。全村现有9个合作社618户2552人。

从小在大巴山长大的马北晨对帮扶村有特别的情愫,他深谙乡亲们在偏远山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苦楚,更明白对症扶贫的重要性,他顾不上车尘劳顿,第一时间把心和目光投向了那里的土地。

走村串户,翻越沟沟坎坎。一个月下来,马北晨将青杠村装在了心里。

工作日志上,密密麻麻地记载着:全村112个困难户、13个特困户需要精准扶贫、基础设施需要建设、产业发展需要筹划、17名留守儿童需要社会关爱、村小学需要修缮……

用水”,是村民们几代人解决不了的难题。

修路”,是村民们无奈的期待。

搞产业”,在绝大多数村民心中还是一个神话。

旧观念”,是村民们固步自封的传统。

症结找准了,马北晨决定集中发力。

初夏,连续几个昼夜,马北晨同村社干部、群众代表共商发展大计,分门别类制订出台了村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精准扶贫发展计划”等10余个美丽乡村发展方案,组织修订了《村规民约》,拨亮了群众脱贫致富的烛光。

      随后,他搭车返回单位,将工作想法向局党委作了专题报告。副市长、公安局长左敬军听完汇报后,紧紧握住马北晨的手,表示要举全局之力帮扶青杠村,绝不只是你马北晨一个人在战斗!左敬军带头挑选了2个特别困难的家庭进行帮扶。市局班子成员、各部门警种及领导干部对该村困难户都实行1对1挂包帮扶。

  市公安局全体民警纷纷响应局党委的号召!市、县有关职能部门也将目光投向了青杠村。

  青杠村,被爱包围着……

                                                 

                                                                            和村民商谈致富规划                   

 

●1600余亩良田得到灌溉,2000余人生活用水得到解决,开启干旱到雨露的“畅通阀

 

      “墚上的注意了,提灌站放水了……”2014年中秋节刚过,一个嘹亮的声音划破苍穹。

      顷刻,山野沸腾。

  “有水了,有水了!”村民们欢呼雀跃、奔走相告,表达从未有过的愉悦心情。

    孩子们唱着蹦着,庆祝这一喜庆时刻,老人们也跟着走出家门,来到水沟边,笑得合不拢嘴。已离任、年逾七旬的夏社长也出门了,他说他这辈子总算盼到水了。

    “市公安局圆了我们几代人的梦想啊!提灌站建起后,我明年开始就可以多栽秧了。”望着眼前这个蓄水150余立方米、能使6个社1100亩土地,1600多人受益的提灌站,二社社长何坤激动得哭了起来。

然而,就在1个月前,他家的农田遭遇持续干旱,裂开的口子就有20多公分宽。

      青杠村是典型的旱山村,每遇天旱之年粮食颗粒无收,人畜饮水困难,就是平常灌溉和春播,家家户户都要租用或买抽水机从很远的水库里抽水。因水的问题常常耽误播种时机,同时引发的纠纷也不少。

春耕时自己打柴油,一天投资都很多,抽一个田至少要准备500元,没水秧田会干起两乍宽的裂口。昨年稻子就遭了,最后都是瘪子。”调研中,马北晨从村民冯翠兰、陈尚芬家了解到这些情况。

水是农业的命脉,解决村民的灌溉和牲畜饮水问题是当务之急。”马北晨决心解决这一难题。

      和村民商量、请水利专家指导,最后决定对可容量为18万立方的桂花水库进行整治,在朽石垭修建提灌站,引水解决1、2、4、5、6、9六个社的用水保障。

  建设的钱从哪里来呢?一筹莫展之际,马北晨回单位找到了局领导。在左敬军的牵头下,财政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所需的40万元建设费筹齐了。为了能赶上2015年春播几个社用水,2014年8月便开始动工。

3社学堂湾水库,经常受大雨冲击,因年久失修,大坝毁坏严重,只能蓄水几百立方米,导致3、7、8三个社的庄稼无水灌溉。

因为缺水,不但影响了农业生产,还影响了其他方面的生活,男女围亲(开亲找对象)都围不了”。村民舒理奎连连叹息。

由于地理位置所致,不能去大开型的机械,施工难度较大,马北晨和他的帮扶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就是肩挑背磨也要把这个水库治理好,让百姓受益。”马北晨誓言。在他的努力下,市公安局筹集15万余元资金,于2014年10月动工对水库进行病害整治。

一个月后,学堂湾水库整修竣工,蓄水2万多立方米,解决了三个社的缺水问题,使500多亩农田得到灌溉,村民还自发承包了堰塘,搞起了鱼类养殖。

    “从2015年起,村民们就再也没为水犯愁了。”该村文书何跃先竖起了大拇指。

                             

                                                                                                              指导村民生产   

 

    ●5公里土坯便道变成平坦的水泥路,240户村民告别“行路难”历史,“伤心路”变成“幸福路

 

你这个沟沟挖得合不合符规定和要求?

要25公分。

那还要继续挖。

2014年10月2日晚8点30分。巴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一个镜头,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画面中,手拿树枝在青杠村查看村道路建设的马北晨和施工人员对话后,脸上挂满了喜悦。因为他知道,村里过去那条饱经心酸的土坯路已经成为永远定格在村民心里的沧桑记忆。

    即将竣工的路,向世人讲述着昨天的历史。

    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晴天积水成堆、雨天泥浆盖地、成人负重无法行走、小孩通过要人背送。

    这条路是青杠村1、5、6、7四个社村民的必经之路,也是大家的伤心路。

    在现代交通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日新月异的“高速”、“火车”、“地铁”、“轻轨”,你很难相信一年前的这条路。

    “行路难、难行路!”提起路,村民赵君亲摆起头。他说,在这条路上不知有多少老人摔过跤,也不知有多少孩子跌过跟头。

      总长5公里的乡村路,多少年来一直困扰着大家。乡亲们梦寐以求哪一天路能通就好了!

      在村委的组织下,2005年开工仅修了1公里多的土坯路,就因资金、人力不足停工。

一等七年。2012年,村里再次组织力量修路,没想到,这次与上次的结果一样。

    修修停停、停停修修。村民们行路很不方便,下雨时,路面泥巴就被冲成槽,稀泥浆让人无法下脚,村民们干活途经那里也比较困难。路上,小孩要大人送、老人要子女扶。

  “马书记来村里后,是他和市公安局的领导将我们列入产业基础建设的重点帮扶对象,派人勘察、找人规划,四处为我们呼吁,筹措资金才修好了这条水泥路。我们四个社240多户700多人天晴下雨行路不再难了,养的猪儿、种的蔬菜随时都可以上街卖了。行路方便后,那些‘掉山户’,特别是河沟里的农户们都愿意搬迁来到公路两旁建房,方便了很多。还有对我们村的产业发展也起了助推作用。”指着平坦的水泥路,村主任冯文祥的笑容,像是田野间盛开的花朵。

 

                                   

                                                                    指导村民栽植脆李种苖

      ●300亩药材种植、千亩翡翠大米基地等产业的悄然兴起,帮扶村有了致富的“产业链

 

青杠村土地贫瘠,单靠种粮食收入甚微,要解决村民脱贫致富很难。如果只采用保姆式、慰问式的方式扶贫,永远也没有终点。扶贫要解放思想,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上项目抓产业发展是脱贫的关键……”翻开马北晨的工作日记,不由得怦然心动。

    3 年前,在天津务工的村民孙学良,看到家乡有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回乡种起了本地藤形金银花。由于交通不便,加上长期大量资金的投入和低效益的产出,几载岁月,孙学良入不敷出,残酷的现实不得不让他萌生放弃经营的想法。

      马北晨闻讯后,找到孙学良,帮他把脉问诊查找失败的原因。

      一袋化肥从山下背上山梁要5元运费、一棵种苗别人3角可以栽下去他要投入5角……路没有通,导致种植成本太高是根源,品种产量低、销路不好是关键。

对症下药!在马北晨的帮助下,孙学良的种植场地从该村二社搬迁到光线好、阳光充足的6社荒山上,同时从市里引进可采茶、年开花5次的树形金银花品种,请来金银花种植专家言传身教传授技术,建成了300亩的金银花种植基地。

在马北晨的努力下,村里与河北王老吉公司签订了1万亩种植合同,解决了销路问题,孙学良的种植业终于起死回生了。

说起这段经历,孙学良哽咽了:“马书记是个很实在的人……

      一兴百兴。在马北晨的提议下,市公安局牵头又在该村水源条件较好的6、7、8社建起了千亩翡翠大米产业基地。

青杠村六社在当地党委政府和市公安局的帮助下,利用水库良好的水利资源开发旅游,文明新村、农家乐、水上游乐设施一应俱全,每逢节假日,不少游客前去休闲度假,使沉寂的青杠村从此欢腾了起来。

 

●“1+1”关爱,14.6万元爱心基金的赞助,点亮了留守儿童和贫困学子的“读书梦

 

 

阳春三月,在青杠村小学,师生们记忆犹新。

两年前的村小,校园设施十分简陋:

——操场是土坝坝。遇到下雨天就会趟很深的泥,连上厕所都很不方便。

——门窗玻璃支离破碎。四周没遮蔽,冬天刺骨的寒风在空旷的山野肆意呼啸,因为教室很冷,学生们手脚、耳朵都长了冻疮,有的溃烂严重,连写字都十分困难……

是马书记给我们带来了福音,他和市公安局的民警集资将学校操场进行了硬化,门窗进行了修缮,方便了大家的学习生活。

让我们倍受感动和鼓舞的,是马书记这个大好人,还有和他一样穿着警服没有留下姓名的英雄群体。”老师张扬志如数家珍。

在得知学校42名孩子中,有17名留守儿童时,马北晨积极向局领导建议,市公安局17个党支部采取“1+1”方式对17名孩子进行了结对帮扶。

从那以后,隔三差五,市公安局的民警就会买些书和礼物送到孩子们手中。

与此同时,各支部每季度进行一次家访、找留守学生谈一次心、向留守学生推荐一本好书、与留守学生的老师交流一次、帮留守学生做一件具体实事的“五个一活动”,成为民警们的必修课。

  2014年12月8日,市公安局在青杠村投入1.3万余元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看到新电脑、高清液晶电视、电话、书籍等学习、文体用品,孩子们欢呼雀跃。

在走访中,6名因交不上学费缀学和很多贫困家庭孩子读书的事刺痛了马北晨的心。

教育是百年大计,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马北晨几个晚上难以入眠,他决心做点什么。

很快,在他的倡导和市公安局的关怀下,一些企业老板和爱心人士自发筹集资金200余万元成立了“山茶花”爱心基金会,专门扶持贫困学生和优秀大学生、优秀教师团队及优秀辅导员。

2014年8月22日,阳光灿烂、微风吹拂。长赤中学,一个被孩子们铭刻在了心里的日子。

伴着鲜花、掌声和喜庆的音乐旋律,考上某重点大学的高三毕业生樊钰巧走上主席台亲手接过马北晨代表“山茶花”爱心基金组织给她发放的3000元助学金。

对于樊钰巧这名山里长大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有人无偿赠送她3000元!简直太让她激动了。

孩子,好好学习……

谢谢叔叔,谢谢山茶花……”樊钰巧热泪盈眶,语不成句。

与她一起处于喜悦和感动之中的还有另外55名考入全国重点大学的同学、长赤片区20名初三优秀毕业生和优秀教师,他们每人都得到了3000元和1000元不等的助学金,高三毕业班教师团队得到了5万元的教学奖励,共计现金14.6万元。

  “他们的爱心传递,将帮助家庭贫困自强不息的大学新生顺利入学,实现理想,改变命运。”出席当天资助仪式的南江县副县长何效德,那激昂的贺词至今仍然回荡在长赤中学的上空。

贫困山区的教育得到了社会爱心人士的鼎力帮助,孩子们自信了!他们相信,只要好好学习,就不会辍学,就会改变命运和前程。教师们自信了!他们坚信,只要呕心沥血,就会在“三尺讲台”上得到社会的尊重。

  “爱心基金组织没有马书记的辛苦付出是不可能成功的。很多外出务工的成功人士和企业老板对他都很信服,因为马书记对教育事业非常关心、非常热爱,社会爱心力量才聚焦到了长赤。”山茶花爱心基金会志愿者陈斌和李先明侃侃而谈。

 

●三下汶川,引来500亩脆李,双田村走上了致富的“快车道

 

2015年6月,马北晨在组织的安排下又转战到南江县贵民乡双田村担任“第一书记”。

青杠——双田,两村间距120余公里。驱车向大山深处挺进3个多小时,在这个山高路远、海拔1300余米,人称“地无三尺平、人无三纹银”,没有稳定经济产业,连大多数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的典型贫困村,性格一向开朗的马北晨愁了起来。

泡菜下饭、门板当床、室灯微弱……走进村民家,看到大多数家庭中的老人小孩衣衫褴褛、生活条件极其简陋,马北晨感到心肌一阵阵绞痛!他决心带领村民们走产业发展之路,甩掉贫穷落后的帽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贫瘠的村社,要想将山变绿、把水变甜,技术哪里来?项目哪里来?带着这些疑问,马北晨开始了艰难的“取经”之旅。

风雨中,村里有经验的种养殖能手家,马北晨成了常上门的虚心“访客”。

车尘间,市县农业专家办公室,马北晨求知若渴成了虔诚的“学子”。

那天,当听说省农业厅有位专家在村里调研时,马北晨喜上眉梢,立即赶路去向专家汇报了双田村的情况。当他得知,双田村的海拔、土壤、阳光、水质、气候与汶川、茂县差不多,适合种植那里的脆李时,马北晨兴奋不已,紧锁着多日的眉头有了一丝舒展。

    “脆李属于高山水果,产量很高,初次种植三年内就可以收成,1亩可创收1万多的经济效益。”当左敬军听完马北晨的汇报后,当即和党委一班人决定,由吴和平带队去汶川实地考察论证,提高村民们种植脆李的积极性。

      为争取村民对种植脆李这一产业项目的理解和支持,马北晨带上村干部和群众代表随同市公安局考察组3次下汶川、茂县实地参观。通过详细了解、察看和深入细致的思想动员,全村家家户户纷纷要求种植脆李。

      订合同、拉树苗。2015年11月3日,市公安局投入15万余元,购买了2.2万余株青脆李和红脆李果苗,近百名干警来到双田村轮锹翻土,帮村民们种上了发家致富的树苗。

现在双田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这种果树,预计2018年开始,脆李就可给村民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连绵起伏的山峦间,500亩脆李长势良好,成为双田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观念一变天地宽。正是在马北晨的带领下,双田村先后发展脆李500亩、蔬菜种植100亩……现在,村民思维模式逐渐改变,外出务工人员纷纷回乡创业,不少村民也发展起了自己的产业,看到乡亲们生产生活逐步改善,马北晨开心地笑了。

 

●贴心交心换心,法治宣讲与人文关怀如沐春风,“老上访”变成了“百灵鸟

 

以心换心,比简单帮助更值得一个人去感恩和铭记。村里曾经出了名的“老上访”胡顺成诠释着这个道理。

胡顺成曾经也算有个完整的家,有孩子和老婆,但在1990年那次农田基本建设中不幸双眼、双手被炸药炸残后,老婆就带上孩子跑了。

由于重度残疾眼睛失明和失去手腕,加之无人照顾,生活本身困难的他更是雪上加霜。

陷入困难中的胡顺成为着生计四处索要,目的未达到便认为世道对他很不公平,一旦获悉有工作组去乡上,他就会软缠硬磨以偏激的方式乱反映问题“上访”要挟。多年来,村里、乡里、县里、市里,甚至省里都“挂了号”。

为给自己找到告状“理由”,他每天听收声音机了解时讯。因为对一些政策理解把握不透,常常为过度要求与乡镇干部和各级领导发生争执。源于他是残疾人,大家对他只有劝说和解释,村社干部既“头痛”又“没招”。

马北晨了解情况后,多次来到胡顺成身边嘘寒问暖关心他的生活,推心置腹耐心进行法规政策宣讲和思想开导,鼓励他增强生活信心、战胜困难。

头几次,胡顺成对马北晨有明显的对立情绪。一次、二次、三次……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胡顺成不得不为马北晨的真诚和爱心所折服,曾经阴霾的心理终于又阳光了起来。

那天,胡顺成热泪盈眶激动地说:“马书记,你是我的亲兄弟啊!”马北晨掏出纸巾为胡顺成拭去了眼角的泪珠,他的眼睛也开始一眨一眨地红了起来。

没过几天,马北晨和2名村干部又到胡顺成家。刚走到地坝边,胡顺成就诚恳地说:“马书记,我以后一定当好守法公民,自食其力,不再乱反映问题,同时我对过去乱反映问题所造成不良影响表示惭愧和悔过。”感动的不仅仅是马北晨,还有村社干部和关心他的全村群众。从那以后,胡顺成真的“规矩”了起来。

马书记是党的好干部,他尽是在为我们老百姓着想……”这个曾经专与村社干部抗衡、出了名的“老上访”如今成了村里的法制宣讲员。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改变一个思想顽固僵化的老‘上访户’困难可想而知。马北晨正是以心贴心、以心换心的法治宣讲和思想工作,蹲到群众面前说话给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我们要认真学习。”在市公安局党委组织的一次帮扶工作专题会上,与会的常务副局长马良辉作了这样的评价。

为使胡顺成真切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市公安局各级领导纷纷给胡顺成送去了关爱。左敬军两次登门看望慰问;禁毒支队支部为他送去了1000元慰问金,并给他出资1200元买了张“席梦思”;经侦支队支部给了他1500元的树苗款,500元的生活补助……

唱支山歌给党听……”那天,胡顺成不由得跟着收音机里的歌声,一同唱了起来。

 

●受灾群众重建家园,37名特困群众渡过生产生活难关,巴中市公安局全体民警吹响了精准扶贫的“集结号

 

2016年3月1日一大早,在双田村的一个无名田坎上,村民石久德心里像是被灌了蜜,他打开话闸子向我们讲述马北晨和市公安局的民警集体出力为他修房子的事。

2015年6月28日,石久德家刚好修起的新房子因为连续几天的雷阵雨被山上冲下来的泥石流毁坏。

在那场泥石流中,他原先修的挡墙被彻底冲垮,并且后房也破损严重。

房子没了如何是好?那可是他大半辈子挣来的血汗钱换来的家当呀!看到满屋的淤泥和残垣断壁,石久德和妻子哭了。

消息传到马北晨耳里,马北晨立即和村干部跑到石久德家做安抚工作,并迅速组织力量帮他家清除淤泥。

两天过去了,屋内和地坝里的淤泥倒是被清理干净,但面对坍塌的后挡墙和山上垮下来的庞然山石、泥土,大家望而却步。肩背手运不知要待到何时?

在马北晨的建议下,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对石久德家实施了精准帮扶。支队民警自筹资金7万余元从南江县请来挖机帮石久德家运走了巨额立方的山石泥土之后,又请工人帮其修好了后挡墙和后房。

马书记是党和政府派来的大福星啊!”房屋重新修缮竣工那天,石久德非要请马北晨和村干部们去他家喝“喜酒”。

石久德只是马北晨和市公安局民警对困难群众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左敬军多次强调:“帮一户就要彻底帮,真正实现脱贫致富。

马北晨和他的战友们将目光锁定在了帮扶村特困群众和留守儿童身上。王家林等37名特困群众和18名留守儿童被“结对认亲”,看病难、上学难、穿衣难、吃饭难、生产难、创业难等问题一一得到了解决。

我来到青杠村、双田村后,发现两个村都太偏远,老百姓出行难、思维观念落后,他们因为交通不便,因学因病贫穷,我们市公安局在‘助困’、‘助业’、‘助医’、‘助学’上狠抓落实,老百姓得到了很大实惠。”提到帮扶工作,马北晨话语中充满着深情。

村民李在兴老婆患乳腺癌,市看守所对接帮扶,每年给予生活补助7000元。

城管执法大队给村民石绍云家买了价值8000元的羊子、1000元的鸡苖。

村民石海德患鼻癌,老婆也是个残疾人生活困难,刑侦支队给他慰问了500元生活费后,出资1600元帮他买了二乌子和大黄,并给他修了猪圈,帮助他协调解决了医疗费。

村民石秋德家卖给监管支队支队长杨涛的核桃,市场价7元/斤,他给15元/斤。

出入境管理支队为村民岳大漠支付了1000元的树苗款……

巴山深处,曙光染透层层迭迭的梯田。人们从崭新的巴山新居走出来,脸上洋溢着三月的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