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绿色价值再造助力脱贫攻坚

07.03.2017  14:17
图为平昌县驷马水乡旅游景区,地处高坑河、花溪河、驷马河三河交汇处。 巴宣供 图为巴中市南江县醉美玉湖风光。 巴宣供 

  中新四川网3月7日电 (俞杨)汽车贴着蜿蜒的盘山公路在四川省巴中市境内飞驰,两边的青山沟壑与眼前的薄雾轻烟踊跃入眼。但公路边树立的广告牌上的“精准脱贫,不落一人”标语,向人们提示这秦巴山区不仅是山清水秀之地,也是四川省典型的经济欠发达区域。

  2016年7月28日,中共四川省第十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如何加快把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四川各地在探索和尝试的过程中,规划更具体的目标,寻找着适合自己的路子。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6年11月26日,巴中市委书记冯键在中共巴中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巴中是经济欠发达区域,也是绿色资源欠开发区域,加快把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必须加快绿色价值再造,坚定走具有巴中特色、巴中优势的绿色发展之路。基于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巴中市紧紧围绕绿色生态这一核心竞争力,努力构建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增长极。

  绿色资源优势并不会天然地变成经济发展优势,所以巴中市“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承诺,即便并不与保护生态环境相冲突,至少实现起来需要富有远见的布局和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手段。

  脱贫攻坚:最紧迫的任务

  巴中市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为四川省地级市,现下辖2个区(巴州区、恩阳区)、3个县(平昌县、南江县、通江县)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巴中经济开发区),是四川省经济欠发达区域。

  汽车停靠在平昌县一个叫做驷马水乡的地方。平昌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位于平昌县的驷马水乡,贫困人口就占了总人口的十分之一还多。

  走进水乡竹园小区1号院,是一座二层小楼,阳台可以眺望山水。院子的主人名叫李玉满,几年之前还是个地道的农民,住的是土坯房,曾经风吹日晒的痕迹在她的脸上依然清晰可辨。

  “以前吃饭靠种地,田就在河对岸,村里没有修桥,要赶着牛趟水过河,有时把牛赶急了,连人和农具都要一块儿栽下河。”李玉满说,过去靠田里的那点儿收成,日子过的是真穷。为了多挣点儿钱,李玉满的儿子选择了在外打工。

  传统的农耕收入和外出打工收入是当时农民收入的两种主要模式,其中农耕收入占30%,外出打工收入占70%。不过由于大多数外出务工劳动力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技能培训,从事的基本为建筑、服装、服务等技术含量较低的普通工作,市场抗衡能力并不强。

  从李玉满家的阳台远眺,高坑河、花溪河、驷马河三河交汇,这里的水域面积达到45公顷,相当于45个标准的足球场,绿化覆盖率在85%以上。这么好的风景,以前李玉满体会不到什么欣喜,对贫困的生活而言,都无心当点缀。

  摆脱贫困,才是山水人家最迫切的愿望。对巴中市而言,政府工作最紧迫的任务是脱贫攻坚。

  2011年六年来,巴中市累计减贫64.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7.2%下降到7.65%,巴中市的扶贫开发模式,还被确定为全国扶贫开发的典型案例。

  未来五年,巴中市开出了这样一张脱贫日程表:2017年巴州区、恩阳区脱贫,2018年南江县、平昌县脱贫,2019年通江县脱贫,贫困村全部销号。

  乡村旅游:让钱袋子鼓起来

  驷马水乡的脱贫时间点,是在2015年。

  以水乡生态、湿地保护和景观湖为特色,驷马水乡陆续打造出驷马河国家湿地公园、四川省十大最美人工湖、省级现代农业科技园等自然、人文景观。2015年12月,驷马水乡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后,驷马水乡105户贫困户利用资产或资金入股组建平昌山里水乡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等,从此农民变股民、资源(土地流传费用)变股权、资金变股金。

  回报率如何呢?“入股3万元,第一年分红2.8万元,成本基本收回。”平昌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张超,介绍了驷马水乡某户农家的投资回报。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驷马水乡走的是乡村旅游扶贫的路子。2016年驷马水乡实现旅游总收入8500余万元,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1000多人,从业人员户均增收超过了2万元。有了钱挣,李玉满的儿子也不用再背井离乡,如今一家人生活在一起,觉得很开心。

  类似驷马水乡这样的脱贫案例,在巴中市不是孤例。

  南江县长赤镇玉湖半岛内,赵君清在自家一楼开了间“庄子山柴火饭”,一年下来小店能有将近10万元的营收。这个脱贫不久的饭店老板,衬衫衣领还残留着黑色油腻,不难猜想之前还是农民伯伯在种地。水库对岸坐落着赵君清以前的家,后来山体滑坡,移民安置搬到了这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赵君清不曾想到,自己的生活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玉湖半岛景区成立了专业的旅游公司,对景区进行统一管理,各家各户在遵守统一制定的规则下各自经营,规模有大有小。离赵君清的“庄子山柴火饭”几户之隔的“胜利公社”农家乐,主打大锅炖鸡,一年的营收能达到60万元。不过这还不是景区内规模最大的,位于景区山顶的玉湖半岛度假山庄,窗边远眺水库青山绿水,除了餐饮之外,还提供各种休闲娱乐活动。

  巴中市通过乡村旅游脱贫攻坚,是对绿色资源最直接的转化,而在实施过程中的良好规划和注重保护的理念,也避免了过度开发,造成经济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绿色产业:资源优势充分转化

  脱贫之路需要组合拳,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巴中市展开了更全面、更深入的布局。中共巴中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指出:“加快绿色发展,最核心的支撑在于培育绿色产业体系。

  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优质矿产等特色资源加工业,都被囊括进绿色产业体系之中。驷马水乡现代农业科技园的新鲜果品,每天销往四乡八镇,这些绿色食品,被冠以“巴食”的名号。巴中经济开发区建设中的四川三强现代中药有限公司所需要的原材料在巴中市就地采购,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上缴利润数亿元,打造的是“巴药”产业格局。

  2016年荣获“四川绿色发展范例城市”的巴中经济开发区,历时五年,产业发展从无到有,90余个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巴中意科碳素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研发、生产、销售特种石墨制品和特种炭制品为核心的创新型企业,四川羽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粘胶产品及离型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的创新型企业,西部云谷(巴中)大数据基地是四川省地市级规模最大、安全等级最高、云计算资源最为丰富的自主可控云中心。

  巴中意科碳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仕高表示:“我们看中的是巴中市的区位、劳动力、交通、资源四大优势,以交通优势为例,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巴中市的交通逐年提速,高速、铁路、机场相继建设。

  如上所说,绿色产业体系的培育离不开交通运输网络的支撑。今后五年,巴中市计划建成通畅高效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融入国家交通运输大网络,实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客车。

  与此同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可以激发产业发展的活力。近年来平昌县逐步完善优惠政策,吸引了许多返乡创业人士。例如驷马镇的何珏,她于2013年10月创建了“驷马何大妈口香豆瓣”,成为平昌巾帼创业就业示范基地。

  守住这片青山绿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的巴中人深知此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