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经开区建设三周年述评

19.11.2014  14:50

 

  2011年市委二届第129次常委会议决定以兴文镇为核心组建四川巴中经济开发区。同年10月28日,巴中经济开发区正式动工建设。

  经过三年的建设发展,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一个功能现代、产业高端、企业聚集、生态宜居的“产业新区、人居新城”初步呈现,巴中经开区正全力建设成为全市未来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创新中心。

  为充分展示新区三年发展成果,本报从即日起陆续推出“兴文新区这三年”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建设大军风餐露宿,昼夜鏖战,数十名项目挂包领导干部深入一线,无论是在巴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项目工地,还是在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建设现场,每天都有上百名工人演奏着激昂的新区建设乐曲。

  大手笔、大项目、大发展,高品质、高规格、高成就,行走在巴中经开区宽阔笔直的大道上,冬日不再严寒,建设激情让人热血沸腾。

  大手笔、大项目、大发展,高品质、高规格、高成就,行走在巴中经开区宽阔笔直的大道上,冬日不再严寒,建设激情让人热血沸腾。

  2011年4月27日,以市委书记李刚为班长的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高瞻远瞩,作出了一个对巴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决定——以兴文镇为核心组建四川巴中经济开发区,并将其打造成为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开放型经济先导区、“两化”互动示范区、现代产业集聚区、“次级突破”攻坚区、生态宜居都市区,再造一个产业巴中。

  对于一个年轻的省级经济开发区而言,这是一个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市委书记李刚把巴中经开区建设明确定位为巴中“‘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一号工程”、“主战场”和“主引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和引擎、样板和窗口、示范和代表。

  2011年10月28日,经开区首批项目集中开工,新区建设大幕自此拉开。

  三年来,经开区按照“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发展理念,围绕“产城一体、城园相融、宜居宜业”的发展思路,坚持“现代森林公园城市”的目标定位,立足“一年奠定基础、三年初具规模、五年新城崛起”的阶段性目标,加快培育以新型工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年来,经开区围绕“七区”奋力推进,全力建设全市“三大中心”。加速建设全域新区、追梦新区、开放新区、产业新区、民生新区、宜居新区、畅通新区,全力建设巴中未来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创新中心。

  今年是经开区“三年初具规模”之年,走过这三年,经开区走出了一条凤凰涅槃之路。目前,新区产业规划、城市设计、河道景观设计及水、电、气、路、通讯等规划编制全面完成;供水、供电、供气、“四纵三横”骨架路网、污水处理厂、安置还房、学校、医院、车站等基础设施、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

  河道景观、城市综合体、商业写字楼、房地产开发等城市配套功能日臻完善,一座功能现代、产业高端、企业聚集、生态宜居的“产业新区、人居新城”已然初步呈现。

  经过三年发展,经开区已入驻各类企业62家,开工建设项目74个,总投资超过300亿元。有中国交通建设集团、太平洋集团、中国软件集团、香港达芙妮、成都置信等世界五百强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11家;建丰林业新材料产业园、科创医药产业园、中小企业孵化园等20余个超5亿元项目全面开工,达芙妮制鞋、万马汽车、雅姿家居、鑫锐齿轮、中兴纺织等40余个产业项目建成营运,基本形成机械制造、建材家居、纺织服装、食品医药等产业链条,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突破性发展。

  三年来,经开区共签约落地项目70余个,总投资超300亿元。今年1-9月,签约引进项目25个,协议总投资58.2亿元,在谈储备项目36个,意向投资达156.8亿元。

  市第三水厂、污水处理厂、卫生院、汽车客运中心、东西片农贸市场等项目相继建成投用;引进成、渝、西三地名校联合办学,建成东西片两个公立幼儿园、巴师附小总部、巴中中学总部、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巴中棠湖外语实验学校和巴中市第一人民医院,经开区民生和社会事业项目相继建成,实现了“全市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齐聚经开区”的目标。

  一程山水一程歌。三年的艰辛与执着,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坚守与付出,终于换来了一个初具规模的“产业新区、人居新城”,其经济社会的示范带动作用正逐步显现并日益扩大,实践证明了当初市委、市政府决策的科学、高远、卓越。我们愿把“三年初具规模”的阶段性成绩当作谋求经开区更大建设发展的发轫,继续保持专注发展定力,进一步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激发新区活力,围绕培育营业收入超500亿元产业园区的目标,围绕全力建设成为巴中未来的行政中心、经济中心、创新中心的定位,继续全速推进,加快建设,让龙头和引擎的作用更大,样板和窗口的形象更佳,示范和代表的引领更强。未来的巴中经济开发区,必将辐射带动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深刻影响全市人民的生产生活,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提振群众精神,切实增强全市人民的幸福感、尊严感,为巴中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速度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