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精准扶贫 问计于民
—— 巴中市扶贫移民局开展贫困人口调查纪实
阳春三月,阳光和煦。3月28日至30,巴中市扶贫移民局党组书记、局长王伟带领市局扶贫移民局全体干部职工深入通江县唱歌乡方山坪村开展精准扶贫入户调查。
走进基层,倾听心声
位于通江县东南、偏居一隅的方山坪村,平均海拔1110米,属典型的高旱山村。长期以来,该村少有项目和资金进入,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极其脆弱,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2013年,该村人均纯收入为5176元,分别比全县、全市平均水平低694元、961元,贫困人口占比达20%。
春风徐徐来,菜花扑面香。29日一大早,迎着煦暖的阳光,调查组人员们穿行方山坪村的田间地头,走进农家院落,与农户们促膝而谈。
“老乡,你家里有几口人?”
“一年的收入状况怎样?主要支出是哪些?”
“对今后的发展有啥子想法?”
“对村的建设有些啥意见?”
“对扶贫有啥子建议?”……
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党组把贫困人口调查工作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改进“四风”为基本内容,以贫困人口调查摸底为工作楔入点,以精准帮扶到村到户为工作目标,引领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调查中,从一日三餐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到衣食住行、生疮治病;从个人家庭环境的改变,到全村基础设施建设;从现实的生活现状到将来的发展愿望……调查组同志与群众畅所欲言,无不了解,无所不谈,凡涉及人民群众生存、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无不涉及,深入了解。
真诚交心,真情感化
与贫困群众“零距离”接触,与人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在调查中,大家严守“三同”、“四真”工作要求,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工作,对群众态度真诚、与群众真心交流、用真情感化、把情况摸真实。
三社村民侯朝强,与12岁的儿子和年近七旬的母亲一起生活。三间破旧的土坯房岌岌可危,加上年迈的母亲身患肺气肿,每年要花掉近2万元的医疗费用,使原本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但是,由于10年前妻子离他而去,对发家致富的兴趣索然,村里多次劝他搬进村小学的空置房居住,他就是不搬。当调查组来到他家时,他总是与调查组同志虚报收入等情况,并不愿与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人士的“爱心帮扶”。
市扶贫移民局局长王伟在了解到此人的情况后,先后两来到侯朝强的家,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他算清了三笔账,终于说服了他,点燃了他发愤图强、脱贫致富的新希望。他表示愿意接受社会帮扶、共同富裕。
调查中,大家以对人民群众真诚负责的态度、务实高效的作风、扎实过硬的素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尊重与支持。
午饭时间,朴实善良、热情好客的方山坪村民邀请调研组人员到家里,以朴素而丰盛、绿色美味的农家菜款待。席间,大家同座一起,边吃边聊,放开心情。
夜幕降临,春寒料峭。调查组人员留宿老乡家,老乡生起柴火。大家围坐在火堆旁,与农户共叙家常里短,交谈至深夜。“现在的国家政策好哦,我们种土地不交钱,每年还给我们发补助,害病了还报账,我们还有啥子不满意?我们现在生活得好,不能再给国家增加负担了……”吴甫章老人对调研组人员说。
在这次入户调查中,共组织市、县扶贫移民干部职工和乡、村、社工作人员45人、分5个调查组,对全村4个社192户672人进行了调查,入户调查率达91%。通过两天的深入调查,摸清了制约该村发展的根本原因,详细了解了每户村民的家庭基本情况、财产、收入、产业发展及扶贫意愿等10个方面的情况。
“五堂会审”,精准帮扶
30日上午,市县扶贫移民部门与唱歌乡、方山坪村、社“五级”人员坐到了一起,对前期调查情况进行了梳理、汇总。针对群众急盼解决的人畜饮水、生产用水、出行难、上学难等问题,市扶贫移民局建议通江县人民政府将列入2014年连片扶贫开发重点项目,进行特事特办;针对群众对产业发展、增收致富的强烈愿望,市县两级扶贫部门在尊重大多数意愿的基础上,与该村初步达成配套种植核果、马铃薯、苦荞的协议,由县扶贫移民局负责种苗,等等。
同时,还对下一步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是进一下核实贫困人口。按照“农户申请、社内初评、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村内公示、乡镇把关、县级审核、市级复核、立卷归档”的步骤,将贫困人口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为制定科学的精准到村到户扶贫规划奠定基础。
二是在摸清贫困状况、核准贫困人口的基础上,由县扶贫移民工作部门会同乡、村制定村级中长期发展规划,瞄准贫困户制定到户三年帮扶计划。
三是县、乡人民政府连片扶贫开发,有效整合行业部门项目资金向该村倾斜,动员社会力量对贫困户结对帮扶,切实解决该在交通、饮水、上学、就医、居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是以点扩面,先行先试,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为下一步全面开展精准扶贫、定点清除奠定基础、探索方法、积累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