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易地扶贫搬迁助力脱贫攻坚

20.07.2016  21:12

 

 

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现代农业园

 

巴中市燕山李寨

        7月11日至13日,四川省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在巴中市召开,会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易地扶贫搬迁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中央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工作指示精神,总结分析了上半年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情况,交流经验做法,推动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全面启动、加快实施,确保全省2016年和“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如期圆满完成。

  据了解,巴中山高谷深、灾害频发,贫困面大,住房安全问题突出,“年年灾害年年救、年年倒房年年修”,仍有5.2万户贫困群众需要搬迁。近年来,巴中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专门出台《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严把政策关、算好统筹账,同步推动挪穷窝、换穷业、摘穷帽。目前该市500个项目村全部启动,建成71个安置点、2709套安置房,5163套安置房加紧建设,今年计划搬迁的10968户贫困群众可如期搬进新房子。

   规划引领异地扶贫搬迁

  巴中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是边远山区、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处于秦巴山贫困地区腹心地带。2015年底,该市有贫困人口31.83万人,居全省第4位;贫困发生率10.5%,居全省第3位。

  近年来,巴中市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专门出台《关于切实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意见》,严把政策关、算好统筹账,同步推动挪穷窝、换穷业、摘穷帽。

  据了解,为了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巴中市按照三搬“搬得准、搬得顺、搬得富”,三不“不超标、不负债、不闲置”原则,坚持易地搬迁与统筹城乡相结合,与幸福美丽新村、巴山新居相结合,与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相结合,与产业先行、产村相融相结合,与加快建成全面小康相结合“五个结合”,着力精准对象识别、严格政策标准、完善公共服务、夯实产业基础、协调同步搬迁“五大环节”,建立“市级统筹、县(区)主责、乡村主抓、群众主体”工作机制,积极稳妥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于是,结合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巴中市坚持城乡统筹理念,把易地搬迁与精准脱贫、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生态建设相结合,与17个扶贫专项规划衔接,编制《“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连片综合规划和点位规划,以科学系统、操作性强的规划指引全市的异地扶贫搬迁工作。

  不仅如此,今年以来,该市全力加大扶贫投入,注重产业转型升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脱贫攻坚与经济增长互促共进,城乡发展呈现新的良好态势。

   因地制宜统筹推进

  7月11日至13日,全省加快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现场会在巴中市召开。会议期间,与会人员实地参观考察了巴中市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南江县燕山乡李寨村、南江县高塔乡高家河村等地,重点了解了巴中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情况,充分肯定了巴中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探索的新机制、新举措和新办法。

  在巴中市恩阳区观音井镇万寿村,该村“三统一四自主”的搬迁安置原则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据了解,该村在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三统一四自主”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组建业主委员会,实行规划设计、土地协调、工程建设“三统一”,选址定点、户型选择、施工队伍、工程管理“四自主”,补助资金按开工、完工、入住、拆旧四个阶段打卡直补入户,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当地群众纷纷表示,党的政策好,让我们搬到条件好的地方生产生活,并帮我们建好了新房,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会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

  一幢幢新居傍山而立,一畦畦土地平整有序。在巴州区水宁寺镇龙台村,与会人员进入新建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中实地参观,并对巴州区坚持对象识别精准、政策执行精准、梯度安置精准、致富产业精准等“四个精准”推进搬迁安置进行了充分考察;在南江县燕山乡李寨村、高塔乡高家河村参观时,与会人员详细听取了南江县委相关负责人关于南江县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标准怎么定”“人往哪里去”“穷业怎么换”“事情谁来做”“工程如何管”的汇报,并对南江县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给予高度肯定。

  考察结束后,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巴中市近年来在异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为全省各地探索异地扶贫搬迁新模式、新途径、新办法、新机制提供范本,并加对搬迁对象后续发展的支持力度提供了借鉴。

   输血”与“造血”同步进行

  巴山新雨后,百花竞奇妍。7月12日,在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随着盛夏时节一场及时雨的到来,苗圃基地各色鲜花竞相开放,斑斓的美景让前往参观调研的与会人员神清气爽。这是巴中市在加快推进异地扶贫搬迁和精准脱贫工作中的一角。

  据介绍,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依托“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坚持统筹保基本与奔小康、统筹贫困户与随迁户、统筹建新居与拆旧房、统筹搬得出与稳得住等“四个统筹”推进搬迁安置,积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让贫困户获得土地租金、二次分红和务工收入,有效地解决了搬迁户增收致富难题。

  巴州区清江镇巾字村的新面貌,只是巴中市在异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中的一个切片。在异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巴中市坚持“输血”与“造血”、当前与长远结合,实施就业稳收、产业促收、产权增收,让群众真正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

  一方面,该市多渠道就业促工资性增收,突出就业脱贫,针对搬迁群众个体情况,通过园区景区就业、搬迁聚居点服务岗位就业、进入城镇从事服务业、依托金融扶贫自主创业就业、通过技能培训劳务就业等方式,做到人人有事做、有钱赚。目前该市搬迁户中,劳动力就业率达95%以上。

  另一方面,通过业主带动促生产性增收,突出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壮大茶叶、核桃、巴药及生态养殖等主导产业,积极拓展生态旅游和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在每个搬迁片区,至少引进培育1-2个具有引领性、带动性的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优先把搬迁对象纳入产业链条,保证搬迁户原有土地、山林通过流转或自主经营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今年,85%的搬迁户可依托产业增收。

  除此之外,巴中市还积极盘活资源促财产性增收,深化人、地、林、房、钱和集体资产“六个盘活”,变资源为资本、资源为财产。率先在易地扶贫搬迁村实施集体资产股权量化、市场经营,将财政性支农经营资产转化为村集体新增资产,贫困户配股40%、所有农户配股40%、集体持股20%,贫困户“双轮持股、二次分红、脱贫退股、滚动发展”,增加群众股本收益。对无创业就业能力的,政策兜底到户到人。通过多举措并行,促进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据悉,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五个一批”中难度最大的一批,政策性最强的一批,也是标准最高的一批,通过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巴中市加快推进相关工作开展,在全省率先总结经验,取得了显著成效。(记者刘芳君 图片由巴中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