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文化扶贫:到2020年建起四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24.08.2015  09:15

决战全面小康全力精准扶贫——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精神”系列报道
  
    
  (巴中新闻网记者 张露) 近日,中共巴中市委三届十次全体会议召开,全面部署了新阶段巴中市的扶贫攻坚工作,审议并通过《关于全力以赴打赢扶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出台15个专项扶贫方案,涉及党建、产业、通信、交通、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
  
  近日,巴中市文广新局就《巴中市文化惠民扶贫专项方案》进行了解读。《方案》显示,巴中市将加快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到2020年,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阵地。
  
   完成“两馆”建设深入送文化下乡活动
  
  《方案》指出,在巴中市接下来的文化惠民扶贫工作中,将着力从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惠民政策争取、文化惠民活动开展、文化队伍建设、文化经费保障等方面加快推进巴中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建设。2015年,完成市体育馆游泳馆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市文化馆新馆;2016年,完成通江县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建成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暨将帅碑林纪念馆新馆;2017年前,推动巴中市影剧院、巴中市文艺活动中心新建,力争启动巴中市博物馆建设。
  
  巴中市还将持续打造包括“巴人艺术节”、“巴人民俗文化节”、“正月十六登高节”在内的区域性文化活动品牌。强化送文化下乡活动,使每年的送演出、送图书、送电影、送科技、送法律下乡等活动不少于220场次。巴中市将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演出行动,使每年每个乡镇演出不少于5场,每个行政村不少于1场。
  
   大力培养本地人才设立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方案》指出,巴中市每年将增配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人员,到2020年,使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不少于1—2名工作人员,并解决好基层文化人员的编制、福利待遇等问题。针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巴中市将每年选派10名以上中青年文化人才到省内外高等院校或上级文化单位学习深造、挂职锻炼,争取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对县(区)、乡镇文化宣传干部的培训的全覆盖。
  
  《方案》指出,巴中市将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确保巴中市影剧院等一批重点文化惠民项目顺利实施、如期建成,设立市、县(区)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逐年增加。针对文艺精品创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免费开放、公共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志愿活动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展演等文化惠民活动,将加大专项经费支持力度。
  
   强化文化产业发展推广巴中特色文化产品
  
  《方案》指出,巴中市将以巴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强化产业融合,力争到“十二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5%,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以上。
  
  按照“一县一园区、一园区一特色”的规划,巴中市将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园,同时积极开发巴文化LOGO“云锦”真丝织锦、“天开金榜”文房四宝等特色文创产品。依托于互联网+,构建巴中特色文化产品推广与网络化营销平台的结合。
  
  巴中市还将组建巴中市文化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引领、带动、扶持一批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并出台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