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巴中故事:巴城5年“长胖”近一倍

14.01.2016  18:00

(改造后的巴中回风亭)

四川在线巴中消息

(记者 白川东)GDP总量连上三台阶,突破500亿;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翻两番,闯入千亿大关;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翻5倍,达到39亿元……1月12日上午,记者从巴中市“十二五成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最近5年,巴中谱写了一部跨越发展的史诗,整个城市不仅内外交通畅达、产业园区集聚,其中心城区面积也由“十一五”末的16.5平方公里,增加到30.5平方公里。

( 产村相融 巴山新居一角)

城市建设:构建四级城镇体系,中心城区面积翻倍

近5年,巴中全力构建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中心村和农村新型社区四级城镇体系。重点发展中心城市,着力推进“一城两翼”(“一城”指巴城主城区;“两翼”指兴文新区和恩阳新区)发展,主城区重点实施了巴城风貌整治,全面完成东西出口、佛江路、回风东路整治改造,着力推进回风、陇桥、后河、中坝、黄家沟、北龛寺、后坝等城市拓展区建设,拉大了城市框架;全力推进兴文新区、恩阳新城建设,兴文新区骨架路网和城市核心区基本形成,恩阳新城区基础设施和城市核心区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分别由“十一五”末的16.5平方公里、30万人增加到30.5平方公里、42.5万人。

此外,巴中还通过加快9个全国重点镇、12个省级试点镇建设,打造了巴州化成、恩阳柳林、南江长赤、通江诺水河、平昌驷马等一批旅游名镇、商贸强镇,增强了新型城镇化的节点支撑。结合巴山新居工程,巴中积极发展农村新型社区,推动了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全市城镇化率也从“十一五”末的29.3%提高到37.6%。

(巴中西高速出口)

(巴南立交)

交通蝶变:每年投资超百亿,已形成立体交通网络

“‘十二五’是巴中交通的机遇期、攻坚期和蝶变期”巴中市交通局副局长杨述兰称,过去5年,巴中全市交通建设投资达到536亿,是“十一五”的7倍,年均超100亿,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二。建成高速公路3条191公里;改造干线公路660公里,普通国省干线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90%,较“十一五”末提升14个百分点;新(改)建农村公路8103公里,超额完成31%。截止2015年底,全市公路新增里程3214公里,总里程达到17006公里(高速公路238公里、普通国道570公里、普通省道1240公里、农村公路14896公里、专用公路62公里),路网密度138公里/100平方公里、43公里/万人,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00%的乡(镇)、88%的建制村通水泥路(油路),基本形成到成渝西3小时、到相邻市州1小时、到市内县(区)半小时交通圈。

此外,2013年巴中首条铁路投运,2015年,巴中恩阳机场正式动工,今年,巴达铁路正式通车……随着一系列交通网络的建设,巴中也已从之前的西部交通末梢,变成如今的成渝、关天经济区枢纽要道。

位于巴中经开区的达芙妮(四川)制鞋产业园

产业跨越:总投资430亿,园区面积猛增80倍

“主打绿色生态牌,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巴中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朱军介绍,过去这五年,是巴中工业攻坚突破、负重前行、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五年。2011年,巴中工业占比首次超过农业,2012年工业总量首次突破100亿元,2015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136亿元,是2010年的2.2倍。

朱军称,巴中市委、市政府前瞻谋划,始终把育产业、调结构摆在优先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培育四大成长型产业,前瞻谋划石墨产业,壮大提升优势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兆润摩托、同凯能源、意科碳素石墨、普瑞制药等一批支撑性企业加快发展,巴中特色的现代新型工业产业体系已具雏形。全市现有工业门类26个大类,78个中类,工业结构日趋完善,这为全市工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资料显示,巴中2011年GDP总量刚跨上300亿台阶,2013年便超过400亿元, 2015年预计突破500亿元,五年连上三个台阶。巴中的城市三次产业结构也由2010年的24.8:35.8:39.4优化为2015年的16.9:46.6:36.5,一产业比重下降7.9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提高10.8个百分点。

此外,从2011年起,巴中正是拉开园区发展序幕,通过五年奋斗,基本形成了“一核两极多点”发展格局,园区面积也从473亩拓展到27.2平方公里,是2010年增长86.2倍。中兴纺织、普瑞制药等企业退城入园,实现转型升级发展,兆润摩托、中软集团、羽玺电子等入驻园区,渝翔曲轴、达芙妮鞋业等建成投产,形成了发展新动能,园区累计建设项目102个,总投资达430亿元。

“十二五”已经过去,“十三五”大幕正徐徐拉开,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勤劳智慧的巴中人民已整装待发,致力将巴中建成四川重要的北向东向开放高地、川陕渝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和枢纽联接地、西部绿色经济示范区、全国脱贫攻坚先行区、秦巴山片区重要中心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