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革命老区教育扶贫如何发力?

13.08.2016  16:03

近期,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批复》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川陕革命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四川巴中是川陕革命老区的腹心和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中心,如何有效阻断老区贫困代际传递?如何办好各类教育,走出边远山区教育扶贫的新路?如何为下一代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四川巴中从市委市政府到教育人都从最困难的地方、最薄弱的环节抓起,奋力探索实践……

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近年来,位于川陕革命老区秦巴山区的四川省巴中市按照“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标准化保基本、信息化促均衡、强师资提质量、推改革增活力”的思路,从最困难的地方、最薄弱的环节抓起,把提升教育公共服务能力、提高贫困群众受教育水平作为优先任务,教育扶贫工作扎实推进。

把“巴山新居”学校建在重点贫困村里

8月7上午,走进恩阳区四小建设现场,眼前一片繁忙景象。场外,机器轰鸣,施工车来回穿梭,施工作业正紧张有序进行;场内,贴磁砖、外墙喷漆……室内外装修的师傅们正在挥汗如雨,紧张施工。“该项目于去年10月31日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5500万元,规划占地面积44.5亩,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办学规模为40个教学班,可容纳在校生1750人。目前学校综合楼已全面完工,教学楼、食堂、图书楼正采取增加人力和机械、组建突击队等办法,抓紧室内外装修,工程量已完成了90%。场地平整、绿化等附属工程也正紧锣密鼓的进行,预计今秋全面完工并投入使用。”巴中市恩阳区教科体局负责人信心满怀。

这样紧张建设的现场,正是巴中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巴中市按照“城乡统筹、合理布点、幼儿园和小学低段就近入学、小学高段及以上教育相对集中”的原则,全市新规划建设了一批学校,重新恢复了一批农村校点,全面消除了学校D级危房,新建、改造校舍220万平方米。“巴山新居”建到哪里,标准化学校就布局到哪里,在重点贫困村建设了一批标准化的“巴山新居”学校。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已争取上级补助资金3.9亿元、引入社会资本和落实地方投入9.7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校舍(运动场)20万平方米,开工新建城区学校9 所、公办幼儿园17所、农村教师周转宿舍1381 套。

示范高中列专项计划招建卡贫困家庭子女

从2012年与成都七中开通网络同步教学班以来,不仅让我们的学生接受到了与成都的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资源,受益的还有我们的教师,不仅让我们的老师从成都优秀老师的同步课程里学到了全新的理念,更是促进了我们的专业化成长。”西华师大附中教师张勇谈起教育信息化对学校资源配置和师生的影响,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近年来,为均衡配置资源,全市教育系统把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作为最重要的抓手,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原则,强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班级多媒体教室8300间,覆盖了乡镇中心校以上85%的班级;建成计算机网络教室300余间、录播教室28间,全市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宽带接入率和农村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覆盖率均为100%;建成网校17所网班近200个,全市1万余名学生与成都四、七、九中和川师大附中、北师大附中等名校同步接受优质教育。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全市教育系统多方投入资金1.15亿元,建成班级多媒体教室1744间、计算机网络教室106间、录播教室22间,改造了115所学校的网络。

与此同时,为助力教育扶贫,全市教育系统还坚持把优质普高招生计划的50%以上均衡下达到区域内初中学校,2016年新出台了了专项计划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的政策,即从2016年起,全市公办省、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中拿出2%,专项用于招收该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录取时依据示范学校招生计划、中考成绩和考生志愿,结合综合素质评价,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未完成计划的,最低可在该校录取线下降60分。

名师支教队”常年蹲守贫困乡村校送教

日前,在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师德楷模”通江县碧溪小学石庙子村小教师廖占富走上讲台现身说教,倡导村小教师坚守乡村,坚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让孩子们在咿呀学语中起步,在点滴积累中成长。今年暑假期间,为发挥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农村贫困村村小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水平,该市对各县区699个贫困村小的500多名教师进行了分批培训。

今年55岁的陈兵一是南江县正直镇朱公小学的教师,已经满头白发的他在学员中特别显眼。“我们村小现在很多硬件设施都得到了改善,但像远程教育自己还用不好。”陈兵一说,虽然年纪大了,但也很想跟年轻老师学习一下信息技术,因为只有我们长了知识多了见识,才能教好学生。

培训让从没有走出大山的乡村教师收获颇丰,培训也让教育管理工作者革新了理念,看到了不一样的世界。暑假期间,巴中市2016年中学校长培训班也同期开班,来自全市各中学校长、副校长等200多人全部集中在巴中,听取教育专家教授授课,利用暑期再“充电”。

扶贫先扶智,扶智先扶教,扶教先扶师。推进教育扶贫,关键在于教师队伍建设。近年来,巴中市大力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采取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补充音体美教师可对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直接考核招聘、乡村教师评职称不作外语成绩和发表论文等要求、落实400—1000元的农村教师生活补助打卡直发、加快建设教师周转宿舍、市财政安排1000万设立教师扶助奖励基金等措施,为建强师资注入了活力。通过上述方式,全市近年来共充实5100多名新进教师到农村任教,引进“985”“211”学校高层次人才2000多人,“走出去”“请进来”多渠道培训教师24万人次。

正因为有一套完善的乡村教师支持机制和措施,促进了乡村教师引得进、留得住、教得好,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同时也激发了乡村教师的内生动力。特别是近年来巴中市持续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一观三感”教育实践和“教书育人楷模”评选等主题活动,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一大批扎根乡村教育,默默坚守教学一线的先进典型相继涌现。通江“夫妻小学”教师廖占富、张兴琼先后入选“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师德楷模”,平昌岳家小学教师吴文兴荣获“中国好教师”称号,均是当年全省唯一;南江“夫妻小学”教师陈果、张蓉家庭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巴州区独臂左手女教师杜秀兰的感人事迹被《环球时报》整版报道,两名教师被评为“四川好人”,100多名教师受到国家和省表彰。

此外,巴中市还充分发挥全市中小学名师的辐射效应,通过开展“名师送教”活动让更多乡村孩子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近年来巴中市教育系统共组织了180 支“名师支教队”常年深入贫困乡、村学校开展送教活动,累计送去优质课、示范课、科研专题讲座1.5万余课时,受益师 生40余万人次,有效地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建立贫困学生动态数据库保障完成学业

家住巴州区的何星是一名大二学生,弟弟正在读高一,由于母亲常年瘫痪,一家人全靠父亲打工维持。然而今年6月,作为家中的顶梁柱,父亲突发脑溢血,也瘫痪在床,一家人生活陷入困境,两名孩子面临失学。无奈之下,何星向巴中市教育局贫困学生救助中心求助。市贫困学生救助中心经过实地走访核实信息后,根据国家资助政策将其列为扶贫助学的资助对象,第一时间依据政策为其解决资助资金,以解燃眉之急。“虽然这笔钱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家庭困境,但对我们姐弟来说却是雪中送炭。”何星告诉记者,这笔资金打消了姐弟俩的辍学念头,也让他们有了继续完成学业的底气。最后,在市教育局多方努力下,积极动员其申请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并联系了一位巴中企业家对其进行对口帮扶,承诺将长期资助姐弟俩学费和生活费,直至大学毕业。

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巴中市委、市政府和教育系统一直坚持这样的扶贫理念,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构建起卓有成效的帮扶体系,保障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坚持“资助对象、资助项目、资金投向、资助成效”的“四个精准”,全市已建立了7.5万名贫困学生动态数据库,印制资助政策宣传画9万份发放到全市所有贫困村和每一个贫困户,确保7.5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优先享受免学费、补助生活费等政策。

同时,全市三县两区政府都与国家开发银行四川分行签订了合作协议,贫困本专科生每学年可贷款8000元,研究生每学年可贷款12000元。截至8月9日,今年已为近2000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贷款1500多万元。据了解,近年来,全市已累计贷款资金7700万元,帮助1.4万名贫困大学生圆了“大学梦”。

职业教育不仅培训学生更要培训“田秀才

巴中是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中心,如何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如何办好各类教育,走出边远山区教育扶贫的新路?如何为下一代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巴中从市委书记冯键、市长何平到3万多名教育人,都在认真思考谋划,都在奋力探索实践。

近年来,巴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先后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关于统筹城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全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全市中心村、新农村综合体和聚居点学校建设专项规划》等一系列发展规划相继出台,尤其是《巴中中心城区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结束了巴城没有校点布局专项规划的历史。

按照巴中市委书记冯键“抓职业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思路,巴中市大力实施职教攻坚战略。建成巴中第一所大学——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和两所“国家中职教育示范学校”,南江小河职中成为全省职业教育一面旗帜,今年5月,15家中央、省级媒体聚焦巴中职业教育聚焦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特色做法。建成畜牧兽医、机电等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专业5个,新开设了农村医学、助产、护理等一批扶贫急需专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与一大批知名企业深度合作,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依托职业院校,加大对贫困群众、返乡民工、基层干部等的培训力度,累计完成培训56万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带头人”“土专家”“田秀才”,巴中职业教育在脱贫奔康中的融入度和贡献力有了明显提高。

此外,为加快解决城区“入园难”问题,巴中市今年还将再开工新建城区公办幼儿园9所,计划明年秋季投入使用,届时可提供学位3200多个。

改善办学条件、健全资助体系、均衡配置资源、加强师资力量建设……通过综合施策,目前,全市教育整体水平逐年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普高毛入学率分别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6个和18个百分点;高考主要指标连年大幅度上升,累计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13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