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通江县万名群众祭英烈

05.04.2014  00:51

少先队员擦拭红军烈士墓碑

关闭

人民网成都4月4电(宋艳 通讯员 李晓军 王敬 宋丽娟 )4月4日,清明节前一天,小雨淅沥,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笼罩在云雾之中,更显庄严肃穆。

王坪村支书王兆富为参加通江县委党校春季主体班培训班的160名村支书当导游。

这纪念碑由时任总医院政治部主任的张琴秋设计并题写碑名、绘制图案……1935年,红军撤离,返乡团要毁掉墓碑,我们的父辈连夜把它抬到冬水田里藏起来……”王兆富流畅地进行解说,同时讲述着红军与群众之间发生的一个个鱼水情深的故事。

在王兆富的记忆中,父母经常给他讲红军帮助村民的故事。他和王坪村民像守护亲人一样,守护着埋藏在这里的7800多名红军烈士的英灵。

2011年,通江县按照“庄严、肃穆、安静”的要求,对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和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群进行了全面修缮;按照“文明、现代、优美”的要求,对王坪村进行了规划建设。修缮刚一开始,王兆富就拆掉了自己300平方米的老屋,迁走了三代人的祖坟;在不到一个月时间,王坪村民就将该拆除的房屋全部拆除,不少村民主动让出自家的房子和床铺,让外地来王坪建设的民工住宿,义务为前来参与突击建设的施工队伍送开水……在王兆富和村民们看来,这是理所当然之事:“党和政府服务群众,群众也要为党和政府服务,这才是真正的群众路线。”王兆富说出了自己对群众路线的理解。

烈士陵园于2012年5月9日修缮竣工开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王坪新村也同步建成,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生态旅游景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加上配套的产业,大家过上了更加幸福的生活,让王兆富和村民们更加感恩。

在瞻仰完后无名烈士纪念园和英烈纪念墙后,王兆富领着村支书们来到川陕苏区群众工作陈列室。“村支书是离老百姓最近的人,处在服务群众的最前线,更应该学习和借鉴当年红军的群众工作方法和经验。”王兆富说。

当天,还有来自通江县社会各界的群众一万余名,冒雨来到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祭拜先烈。

当天清晨,在瓦室镇啸口村,68岁的村民聂正远与妻子、儿子、孙子、孙女来到红军烈士墓前,对余下的20来座红军烈士墓逐座刈除杂草、提土垒坟。八点左右,他们终于完成了赶在清明节前垒完3000座无名烈士墓的任务。然后后,一家人站在烈士墓前肃立默哀,深情三鞠躬,并在每一座墓前献上一束白菊花。九点多,来自通江社会各界的群众2000余人陆续前来,祭拜英烈。其中,来自通江卫生系统的100多名医护人员在祭拜后,来到村支部,为村民开展义诊、医疗卫生知识咨询等健康服务。

当天,还有许多外地游客也来到红军烈士陵园。游客赵光福、杨兵一行,在参观完红军烈士陵园后,深受震撼,两人各捐了5900元,用于烈士陵园的建设和维修。他们还准备利用清明节假期,去领略独特的战争宣传艺术——红军石刻标语,以及红军训词诞生地——毛浴古镇。

通江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卓越贡献。希望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赵光福说。

万名群众前往红军烈士纪念碑祭拜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