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贷款余额突破300亿 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92%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金融业发展,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深化银政战略合作,我市贷款余额连年快速增加,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跨越发展。
记者昨(7)日从市金融办获悉,6月末,我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60.93亿元,同比增加124.36亿元、增长19.54%,增速排全省市州第2位;人民币贷款余额308.89亿元,同比增加72.95亿元、增长30.92%,增速排全省市州第1位,是“十一五”末125.21亿元的2.47倍。存贷比40.59%,比“十一五”末提高6.76个百分点。
高位谋划
助推金融服务升级
2011年,市第三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李刚提出,建设新巴中,必须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业,大力引进和发展各类金融机构,切实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提高金融业发展水平。
在此之前,巴中的存贷比较全省偏低近30个百分点。
如何加快巴中金融业的发展升级?当年9月,我市出台《巴中市“十二五”金融业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末,全市银行业实现增加值1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20%以上;证券投资者总数达到15000户,证券投资资产达到4亿元;全市保险费收入规模达到26亿元,保险密度达到550元,保险深度达到5%;全市融资性担保公司达到10家以上,其中地方法人机构达到6家以上,注册资本金达到2亿元,担保规模达到15亿元以上,年均增长20%。
此后不久,我市还将市财办更名为市金融办,升格为正县级单位,着力重点推进金融业与地方经济社会良性互动发展。当年7月,巴中国开村镇银行开业;当年9月,为扶持刚刚起步的经开区建设,我市首家融资担保公司——巴中市鑫园融资担保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12年12月,南充市商业银行巴中分行在巴城开业;2013年,德阳银行巴中分行获批,目前正在有序筹建中。去年,全市共引进(设立)各类金融机构19家。到今年上半年,我市已开业的银行业机构12家,批准在巴设立的融资性担保公司8家(含分支机构)、小额贷款公司9家。
围绕巴中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创新服务。大力支持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先后支持了巴达高速、巴达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突出对重点产业、制造业和服务业信贷投放,支持了南江冶矿、鑫锐齿轮等一大批优质企业的资金需求。加大扶贫惠农服务力度,相关涉农金融机构创新型地推出了针对农村金融服务的“巴山新居贷”,目前,“巴山新居贷”融资规模已达50多亿元。
外引内育
提升金融业竞争力
巴中要加快发展,需要大规模的银行信贷资金支持,让宝贵的金融资源用在地方经济建设上来。
因此,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生态环境建设。2011年,专门成立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金融生态环境政银企信息通报制度,定期研究推动工作。
积极营造良好的金融外部环境,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亲自带领小分队拜访省级金融主(监)管部门、金融机构,推介巴中金融业发展环境、机遇,诚邀金融机构的领导、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巴中金融环境。一大批省级金融机构的负责人纷纷到巴中考察调研。
近年来,为了支持引入金融机构的发展壮大,我市还专门出台了《巴中市金融业投资鼓励办法》。
市政府金融办与银监分局、人行巴中中心支行等一道,积极探索建立各县(区)项目申报与融资包装同歩进行机制,建立完善金融联席会议制度,为银行培育更多有效信贷需求。
通过这些举措,去年全年,我市实现融资总额新增130.14亿元,辖内新增各项贷款90.85亿元,新增存贷款比例达72%;全市融资性担保业在保余额7亿元,同比增加2.9亿元;保费收入达18.41亿元,同比增长18.83%;证券业实现交易额39亿元;多渠道融资实现突破,信托计划、融资租赁、债券发行等融资工具得到运用,实现直接融资35.49亿元。
“在2015年前,巴中将实现金融体系基本完善——城商行力争达到3家、村镇银行2家,每个县(区)2家小额贷款公司、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信用中介、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农村产权抵押交易平台等中介服务机构都将配套。”市金融办负责人说,我市将不断扩大信贷投放、拓宽融资渠道,力争2015年末实现金融对GDP贡献水平翻番,全面提升全市金融业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