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职业教育助力脱贫攻坚

13.05.2016  13:23

巴中市南江县远霖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超群和丈夫李远霖都是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2005届的学生,2009年夫妻俩在东榆镇土寨村办起了养鸡场,2012年注册成立专业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已有超过200户成员,覆盖了周边5个乡镇近50各村,其中还有10多户贫困户。这只是巴中市职业教育助推脱贫攻坚进程中一个缩影。

近年来,巴中市把职业教育作为教育扶贫的重要抓手,认真谋划、务实推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十二五”期间,引资7.6亿元一年基本建成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1所、省级重点职业中学5所,争取并建成“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所,构建“四级职教体系”,坚持服务社会导向,围绕产业办专业,围绕扶贫搞培训,采用对口、订单、定向等培养模式,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

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校长李勇介绍到,该校结合南江县农业、畜牧业、旅游业等优势,以“立足农村、服务三农、助推区域经济发展”为办学目标,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蒋超群夫妇只是小河职业中学培养的农村致富代表之一,谈起养殖场的发展,蒋超群最感谢的还是小河职业中学。2009年,养殖场刚刚起步时,由于缺乏养殖技术,在孵化鸡苗时用药不当,原计划出10000只最后只剩下5000只,“上学时的班主任老师联系了广元的专家,上门现场指导了2次,送来的药也只是按成本价。”2013年,蒋超群的养殖场扩大规模搬迁新址,却遭遇禽流感,1万多只健康的鸡苗严重滞销,随着鸡苗一天天长大,养殖场的饲养规模已经不能容纳,每天被拥挤踩死、闷死的鸡苗上百只,夫妻俩心急如焚,“小河职中土鸡研究院的贾正贵院长主动联系我们,帮助解决了1万多只鸡苗的销售问题。

在发展职业教育中,巴中市主动适应全市经济调整、产业变化等大势和脱贫奔康大局,优化专业设置和开展专业清理,以旅游、商贸、农业技术、医护、学前教育等专业为重点,大力发展建筑、机械等劳动力密集专业,淘汰了一批落后专业。巴中市教育局职成科科长陈英雄告诉记者。

脱贫攻坚需要优秀的基层村社带头人,南江县积极探索农村基层干部职业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路子,今年3月,在各乡镇遴选157名优秀党员、致富能手,委托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校创新开设了“南江县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计划三年实现全县村两委的换血、充血工作。南江县副县长何效德告诉记者。

南江县和平乡孟山村的村干部孟胜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孟胜的家乡孟山村位置较为偏僻,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家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两年前,38岁的孟胜结束在外打工的生涯,回乡竞选村干部,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大家脱贫致富。如今,在村干部的发动下,孟山村已经有两位在外务工人士返乡创业,其中一位投资70多万元办起了养猪场,“学习期间我每周末回去,把在这里学到的养猪知识教给他。今年,计划再发动一批在外务工的青年回乡创业,把全村的产业发展带动起来。

据南江县小河职业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卢明介绍,南江县村级后备干部专修班围绕脱贫攻坚、精准扶贫一共开设了14门课程,涵盖了种养植业、旅游业、政策法规、农村电商等多个方面,邀请相关部门专家、优秀农村基层干部、致富能手等开设讲堂,在专业技术知识以外,传授农村基层群众工作、农村经济发展等先进经验。

2015年,巴中市政府出台《巴中市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农村医学生实施方案》。根据该方案,通江县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将在三年内免费培养450名医学生,定向输送到全市各个乡镇卫生院。2015年,该校完成了首批150名医学生的招生工作,定向覆盖了巴中市110个乡镇卫生院。

今年刚满16岁的张梦萍,是巴中市职业技术学院通江校区即通江县中等卫生职业学校农村医学专业2015届的一名学生。与别的学生不同的是,她在刚入学时便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了用工协议,毕业以后,她将至少在恩阳区磨子乡卫生院工作8年时间。

和张梦萍一起入学的王淦有着同样的感受,与他签订用工协议的是通江县回林乡卫生院,“说是乡卫生院,其实就是一个三层小楼,医生很少,但病人却很多。”王淦在回林乡卫生院见习时发现,皮肤病、风湿关节炎之类的病人较多,打算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同时,王淦家本身也是贫困户,目前学校为其申请了助学金,“等我将来工作了,家庭状况也会有很大改善。

通江县教科体局局长杨文告诉记者,近年来,通江县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培训实用型、适用型人才,重点打造乡村教师、乡村医生、农业科技带头人、群众工作队“四支永不走的队伍”,“两年前,这四支队伍就已经达到了6500余人,覆盖了全县524个新政村,在脱贫攻坚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