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恩阳区:实施精准帮扶 专注民生改善

30.03.2015  19:03

巴中市恩阳区建区以来,按照“统筹城乡、连片推进、精准实施、全域扶贫”工作思路,以巴山新居为载体,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务实推进“1+6”精准扶贫,努力创建“全国扶贫攻坚新示范”。2014年,脱贫解困1.8万人,贫困人口人均增收850元以上。

一、严把“三道关”,建档立卡打基础

一是严把摸底调查关。 采取包片领导带队,驻村干部入户,每村(居)一个工作组的方式,深入25个乡镇(街道)、437个村(居)逐户进行调查摸底和政策宣讲,让干部摸清底数,让群众了解政策。

二是严把识别程序关。 严格按照“宣传发动、农户申请、群众评议、初步公示、村民审议、村委公示、乡镇审核、区级审批”程序,做到挂联领导全程指导、工作情况全程公开、群众参与全程监督,确保公正公平,真正把贫困村、贫困户选准。

三是严把评议公示关。 按照“党员干部提、村民大会议、对外公示晒”三个环节,对摸底识别的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民主评议和公开公示,确保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入。对群众认可的119个贫困村、26429户贫困户实行“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区归档  ”。

二、突出“三落实”,精准帮扶求实效

一是落实帮扶规划。 科学编制《巴中市恩阳区农村扶贫规划(2013-2020年)》《秦巴山区(恩阳部分)连片扶贫开发规划》。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思路,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对全区119个贫困村26429户贫困户量身编制脱贫发展规划,明确责任主体、帮扶措施和脱贫时限。

二是落实帮扶资金。 整合使用各类扶贫资金,变“细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发挥扶贫资金最大效益。2014年,全区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5400万元,统筹水务、交通、农发等行业资金近8亿元,用于基础配套、新居建设和产业发展;对连片扶贫开发和整村推进项目区1063户贫困户每户安排4000元,用于种养业发展;省、市、区、乡、村8000余名挂联干部,协调落实资金1.5亿元,对1.8万户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一年来,全区共改造农村土坯房12180户,建成农村廉租房305套;新植芦笋1.5万亩、川明参2.5万亩、银杏1万亩,发展葡萄、猕猴桃等优质果蔬1.6万亩,新增家庭农场32个、种养大户202户;改建乡镇卫生院9个,建设标准化村卫生室100个;新建(改造)乡镇联网路47公里、通村通畅公路260公里;新建供水工程50处,新解决2.5万人不安全饮水问题。

三是落实帮扶责任。 按照“强基础、抓产业、全覆盖、促增收”思路,选派437名机关干部到村(居)挂职“第一书记”开展“一对一”驻点帮扶、组建119个工作队对119个贫困村实行“点对点”驻村帮扶、万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认亲”实打实结对帮扶,指导基层组织建设,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制定脱贫计划,协调落实项目资金,帮助贫困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推动落实“三到户、三到人”,即脱贫计划到户、项目规划到户、资金落实到户,帮扶责任到人、项目实施到人、工作联系到人,做到群众不脱贫不离户、群众不致富不放手。

三、健全“三机制”,整合资源强保障

一是健全社会扶贫机制。 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立农村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向全社会公开贫困户信息,对贫困户在建房、贷款、就业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务实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扶贫助学千人工程”和“扶贫日”公募等活动,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扶贫济困活动。2014年,全区18家企业帮扶贫困户430户,吉林大学海内外校友会帮扶困难学生115名,金秋助学工程资助困难大学生120名,社会成功人士帮扶贫困户362户。

二是健全项目整合机制。 按照“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原则,积极探索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有效途径。区委、区政府统一整合涉农项目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新居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做到项目统一规划、资金统一调度、过程统一监管,增强扶贫攻坚合力。

三是健全动态管理机制。 利用农村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全程公开贫困户评选过程、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和帮扶效果,接受社会监督。定期监测贫困户、贫困村变化动态,实现贫困户纳入和退出动态管理,真正做到返贫则入、脱贫则出、有进有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