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今年将建成幸福美丽新村325个

07.06.2017  10:52

 

  日前,巴中市印发《2017年全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工作方案》,对今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出安排部署。这项工作推进有何背景、有哪些重点工作、将会给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和农村带来什么变化?近日,市委统筹办杨毅就《方案》进行了解读。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落脚点在“四好村”创建

  杨毅介绍,制定此方案的基本思路在于,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市委一号文件要求,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着力培育农村发展的新动能,决胜脱贫攻坚,建设“五彩巴中”。

  “‘四好村’是幸福美丽新村的更高表现形式,二者内涵是一致的,幸福美丽新村的‘四大理念’、‘五大行动’、建设目标和总体要求最终都要落脚到‘四好村’创建上。”杨毅说,巴中市推进“四好村”创建的顺序可以理解为,通过扶贫新村建设和新建聚居点,使困难群众住房得到保障,再提档升级建设中心村,中心村基础条件达到相对较好的地步,则以行政村为单位,以‘建、改、保’相结合,整村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在幸福美丽新村的基础上建“四好村”。也就是说,如果一个村已成功创建“四好村”,那已经就是幸福美丽新村。

  据了解,2013年,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凉山州调研时,针对当地特殊情况首次提出“四个好”,并要求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优先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如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四好村”创建,已经作为今后推进全省“三农”工作和脱贫攻坚的抓手和重要载体。巴中市遵循“业兴、家富、人和、村美”要求,以“四个好”为目标,推进“四好村”创建,工作有成效、有亮点。全市共2335个行政村,截至目前,创建省级“四好村”95个、占全省“四好村”的6.4%,位居秦巴山片区之首;市级“四好村”174个、占全市行政村的7.4%。

  “五大行动”助推

  新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

  《方案》对今年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了任务要求:新建中心村21个,建设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的精品村10个,建设聚居点200个、扶贫新村215个、幸福美丽新村325个,创建省级“四好村”320个、市级“四好村”350个。任务明确,具体将坚持什么标准?杨毅介绍,巴中市要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坚持“业兴、家富、人和、村美”四大理念,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目标,抓好“四好村”创建、扶贫新村、示范县建设三大任务,深入推进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

  “脱贫攻坚与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是统筹融合的。”杨毅说,比如扶贫新村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三大任务之一。扶贫新村的标准是保基本,保证人均能有25平方米的安全住居条件。但同时,扶贫新村建设将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四好村”标准进行规划,同样会推进基础建设、产业提升、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等内容。“如果能实现幸福美丽新村创建目标,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小康目标也就能顺利实现。”杨毅表示

   规划引领空间布局

  激发农村内生动力

  建设好幸福美丽新村,杨毅介绍几项重点工作。首先是科学规划引领,优化空间布局。幸福美丽新村规划建设要放在城乡人口发展、产业发展、现代农业需求等趋势中去谋划,做好城乡发展加减法,深入推进城乡新居建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其次,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建改保相结合,突出旧村改造。按照“新房建设+农房改造+乡村旅游”的模式,突出在“改造”上下功夫,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保则保。着重考虑扶贫新村建设保底线,注重与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相结合,着力2017年预脱贫村的扶贫新村建设,同步推动非贫困村的新村建设。同时,严格建设标准,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既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又要注重行为习惯、新风尚新风貌养成。其中包括农村路网、水网、电网、气网等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设,“宽带乡村”、“雪亮”工程,以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内容。

  杨毅认为,“四好村”创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激发农村内生动力。“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更多注重物质形态,而“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则立足精神层面,往往更有难度。要通过推进农民夜校建设、“法治示范村”创建,构建技能提升培育培训体系,倡导和弘扬新乡贤文化,真正让老百姓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