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乡村厨师办宴席需有“上岗证”
12月4日,一条“新政”令巴中上万名乡村厨师成了“主角”。“从明年1月1日起,乡村厨师没有食药监管部门考核发放的‘上岗证’,将不得再承办‘坝坝宴’。”作为该项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食药监管所负责人阳季虹这几天正忙着走村串户向村民宣讲这一“新政”。
“新政”将让部分安全设备简陋、意识淡薄的乡厨淘汰出局。与此同时,巴中市学校食堂的供应商们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平昌县出台的《学校食堂大宗食材供应指导意见》通过层层筛选,首次明确了全县学校食堂米、面、肉、油等大宗食品合格供应商,将那些规模小、隐患大的流动商贩踢出局。
“农村家宴和学校食堂是基层食药安全监管的最大风险点,新组建的巴中市食药监管系统对症下药,力争将这两大风险点化解为安全点。”巴中市食药监局局长王俊岭表示,巴中通过“织牢”基层监管“网底”破题基层监管困局。
12月中旬,一场针对乡村厨师的免费培训即将在恩阳区拉开。培训为期一周,将邀请食药监管部门领导及行业专家授课,在培训结束后,恩阳区食药监局将对所有乡厨进行考核,凡考核合格后乡厨方可承接宴席。“考核分为很多方面,包括乡厨自身专业素质、身体健康情况以及食品安全设备完整情况等,如规定乡村必须要有冷链设备、要获得健康证、年龄在60岁以下等。”恩阳区食药监局局长高大成透露,对于上述规定将逗硬实施“一票否决”,即只要有一项不达标区食药监局便不给其发放“上岗证”。
“我办了几十年的‘九碗’为何现在必须得有证才行?”针对该“新政”在推行过程中出现的疑问,巴中市食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解释,根据此前的调查,巴中市大多农村自办宴席卫生条件简陋,食品原料采购把关不严,操作人员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加工过程和加工方式不规范,是造成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的高风险部位,通过贯彻落实《四川省农村自办群体性宴席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实施持证上岗政策,将会从源头将风险降至最低。“群众的支持和监督是该项政策得以推动和实施的最大保障。”高大成表示,目前正动员基层食药监管人员和村社协管员、信息员对该项政策进行宣传普及。接下来,还会在每个村社张贴承办“九碗”合格厨师,以引导村民主动邀请有资质的厨师承办宴席,让无证上岗者失去市场。
来源不明食品不能端上学校餐桌
12月4日清晨,几辆面包车满载大米从畅延米业公司出发,驶向平昌县通用职业技术学院等几家学校。作为平昌县2014年学校食堂大米供应推荐企业之一,畅延米业今年销量实现成倍增长。“进入了县食药监局的推荐名单并非就能赢得订单,还要与该次活动推荐的其余3家企业一起竞标,且一年一竞,这对我们企业来说,在尝到质量安全的‘甜头’的同时也为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总经理王丛平表示。
即便上了推荐名单也并非一劳永逸,作为王丛平客户的平昌县通用职业技术学院对食品安全始终很挑剔。“学校将按照县食药监的推荐名单进行筛选和实地考察,最终选择与质量最优、价格最低、服务最好的企业进行合作,凡是未进入推荐名单的企业一律中断合作。”该校采购负责人苟建华说。“今年是实施学校食堂大宗食品推荐制的第一年,我们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结合企业过去3年的抽检合格情况最终厘定41家米、面、食用油、肉、鸡蛋等大宗食品的供应商,并将该名单在学校门口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平昌县食药监局副局长冯郅明表示,这41家企业都是当地安全质量最高、口碑最好的企业,同时将加强对这些企业的监管,并对推荐名录实施动态调整,在抽检和日常检查中,只要发现推荐企业有安全问题将立即将其纳入“黑名单”,5年内不得再作为推荐企业。“这样将大大提升企业的违法成本,安全意味着市场和销量,而不安全则会意味着处罚和失去市场。”
(2014年12月10日四川日报16版)
打印本页 | 关闭页面 |
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四川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版权所有 办公室地址(第一办公区):成都市玉沙路98号A区 邮编:610017 办公室地址(第二办公区):成都市东城根南街30号 邮编:610015 值班电话:028-86785160 备案号:蜀ICP备09009459号 网站维护: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信息中心 访问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