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女子被拐千里寻亲 民警助力归家之路

21.07.2015  19:06

 

      8年前,22岁的巴中籍女子刘某被拐骗他乡。8年后,她回家途中再次被拐。寻亲之路坎坷崎岖,孤苦无依的她将寻亲梦托付于经开区公安分局兴文派出所。派出所民警根据她的零散记忆,辗转帮她找到失散多年的亲人。     

110上的寻亲联线

      今年7月6日上午,兴文派出所值班电话响起,一位特殊的报警人说:“你好!派出所吗?我这里有一个姑娘想找她家人,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帮忙找个人?”民警接到这条警情后,立即根据报警人提供的信息,联系上了这位 “迷途姑娘”,即引言里提到的刘某。     

      在刘某位于经开区的暂居地,派出所民警与她进行了耐心的沟通,刘某向民警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她自幼家贫,没有文化,且智力低下。根据她含糊不清的描述,民警整理出当事人这样一段经历:刘某,现年30岁,大约是8年前,她由于不满意父母包办的婚姻,无法忍受丈夫的长期打骂,一心想离开婆家,后被“人贩子”以帮助其逃离的名义,拐骗至山东,卖给当地一户农家当媳妇,从此与家人失去联系。而在山东的所谓“婆家”,她又被当作了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的工具,并被严加看管,禁止回老家探望亲人。 

刘某被拐一去就是8年。漂泊在外的8年里,她每天都思念着千里之外的父母亲人,做梦都想回到故乡。2015年7月,刘某终于找到“丈夫”看管松懈的机会,逃了出来。她模糊记得父母在四川巴中务农,凭着自己残缺的记忆,一路跌跌撞撞到了巴中,然而站在家乡的土地上,她仍然不知道如何在人海中找到亲人。踌躇在路边的她,再次人盯上,一位妇女谎称帮助她寻找亲人,将她带到了经开区,却是与当地一户人家“相亲”。短暂的相处过程中,“相亲婆家”见她以泪洗面,问及父母亲人,又含混不清,热心肠的“相亲婆家”拨通了兴文派出所的报警电话,帮助刘某向公安民警求助。     

决不让线索中断

  刘某的归家之路再次亮起希望之光,然后她与家人失散已8年,找到他们谈何容易。刘某智力低下,口音也发生了变化,她只能模糊说出自己父亲的名字发音是“刘多寿”,提供的线索有极为有限,给查找带来了很大难度,民警通过“公安人口查询系统”进行了模糊查询,变换不同的各种同音字组合,可是结果却让人非常失望,系统要么提示“查无此人”,要么人员和目标人员根本不相符。     

  究竟是“刘多寿”还是“刘多守”,或者她提供的线索根本就是错误的,一时间,查找工作陷入了僵局。 

网上查不到就想其他办法试试!”接警的工作人员没有放弃查找。通过反复沟通,派出所民警判定刘某的记忆虽然模糊,但是她提供父亲姓刘、籍贯巴中的信息应该不会出错。8年过去了,当事人的父亲是否还在巴中?户籍信息里查不到,这该从何查起呢?民警们根据当事人提供的线索,再次开展筛选查找工作,通过模糊查询的方式,对全市条件相近的海量人员信息进行了逐一比对。 

民警搭桥亲人再叙

  幸运的是,民警在人口信息系统中发现了数名人员,与当事人刘某描述的情况相近。当民警尝试把平昌县青云乡一名男子的照片向刘某展示,让她辨认时,她一眼就认出了照片中的男子就是自己父亲。随后,民警通过青云派出所和当地村社干部找到了这名男子的联系电话。     

  电话打通的那一刻,父女俩在电话中喜极而泣。激动万分的刘某将自己寻亲的遭遇告诉了父亲,电话那头除了惊喜更多的是意外。 

      山东到平昌,3000公里寻亲路,刘某足足走了8年。如今,8年时光,承载了一个家庭无数思念的泪水。3000公里,刘某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坚韧。从经开区到平昌,最后这45公里,由了公安民警的助力和护航,刘某终于回到亲人身边。她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2019年1月11日 第1批兽药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示
1月11日 第1批兽药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示 药监所
2018年12月24日 第19批兽药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示
12月24日 第19批兽药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药监所
2018年12月6日 第18批兽药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示
12月6日 第18批兽药企业GMP检查验收情况公示药监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