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五举措”抓实社会扶贫工作

07.07.2014  18:33

一是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引进业主、成立专业合作社等方式盘活农村资产,采取产权先股后转、整村流转、土地信托、土地股份合作社和土地资本化等模式,使农户单一的种养收入拓展为土地流转收入、效益分红收入、就近务工收入,截止去年底,全市已颁发各类产权证书94.09万本,农村产权融资4.8亿元,流转耕地39.6万亩,流转土地收入2.38亿元。

二是深入开展“三项活动”。 扎实做好省局在南江县开展“结对认亲、爱心帮扶”的试点活动,已有6家省级以上知名企业与50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投入帮扶资金50万元。

三是完善金融支持扶贫的工作机制。出台《金融支持扶贫开发工作方案》,开发“巴山新居贷”、“特色产业贷”等金融产品,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进一步探索推进扶贫资金互助社等办法,有效解决贫困户在产业发展等方面投入问题。目前,全市已建立扶贫资金互助社186个,资金总量3068万元。

四是加大扶贫招商。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强化扶贫项目包装和推介力度,充分利用驻外办事处、劳务基地、老促会、扶贫开发协会的资金、技术、信息、人脉等优势,招(回)引一批成功人士来巴(回乡)投资创业,促进农业产业规模化和特色化,带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五是建立援需信息平台。在征得贫困户同意的前提下,将识别出的贫困户的基本信息在市、县(区)扶贫移民部门网站上予以公布,让有爱心、愿奉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自主选择、自主对接、自主确定项目帮扶贫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