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破扶贫盲点 乡村春色满园
乡村旅游蓬勃兴起 。
保和镇晏家坝产村相融景象新。
中和镇干沟村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同步实施。
□杨勇 张运 文/图
冬雾如薄纱笼罩大地。资阳市雁江区中和镇干沟村的山头,被横竖成行、长势健旺的柑橘树覆盖,焕发出勃勃生机。
这片明年就要投产的800多亩大雅柑,由广西一家上市公司投资种植。公司现有四个生产管理小组,干沟村14组贫困户陈日作,就是其中的一个小组长,她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我在这里打工,一个月工资2000元,电话补助50元,干得好年终公司还有奖励。现在生病的丈夫住院自己也出不了多少钱,日子是越过越舒心了。”
贫困村干沟村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巨变、贫困户陈日作家门口务工实现脱贫,这得益于雁江区利用产业连片扶贫方式,通过“片区式规划、园区式建设、融合式发展”,巧破扶贫盲点,同时以小片区为平台,乡镇道路沟渠、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等项目集中推进,实现了从 “点上开花”到“春色满园”的转变。
点面结合 巧破扶贫盲点
地处川中丘陵的雁江区,在该区扶贫办负责人看来,存在这样一个实际问题,“我们这里的贫困村和亚贫困村差距不是很大,我们不能只推进贫困村的发展而忽视亚贫困村,造成贫困村和亚贫困村发展差距太大。”
破解这一难题的办法就是该区区委提出的思路:点面结合,把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全区农村工作进行整体规划和推进。根据雁江区2017—2021农业产业总体规划,以贫困村为着力点,和周围的村一起连片发展产业。
雁江区地处全国四大柑橘基地之一的四川柑橘产区,具有独特的生态优势,就是不受严重病虫害影响,受到省内外投资者的青睐。雁江区也因势利导,把发展市场销售价格高的晚熟杂柑作为产业发展重点。
来干沟村投资柑橘种植的上市公司叫广西周氏食品有限公司,2015年年底来这里考察时,虽然觉得这里土质差一些,水源也不大方便,但离公路近,扶贫政策明确,干部工作得力,当地群众也比较支持,一个月之内就以一年470元一亩的租金流转土地800多亩,买来大桩头进行高接发展大雅柑。很快公司以干沟村为点,开始向邻近的红光村、巨善村发展,目前已在三个村共流转了3100多亩土地,仅干沟村就流转了2000亩。
这家公司的到来,不仅完全改变了干沟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也正在改变着附近的村庄。像这样的公司,雁江区还有很多。在丹山镇八字墙村,一个当地老板成立了资阳市雁江区罗老头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以一年400元一亩的租金,已流转了土地1200亩,目前已标准种植了400多亩杂柑爱媛,还计划种植沙糖桔、不知火、春见等品种,计划按早、中、晚配套,均匀向市场提供产品。
这些公司的到来和惠民政策的实施让当地贫困户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谈起过去生活的艰辛,从凉山州远嫁而来的陈日作还历历在目:“我丈夫长期重病,还有严重的肺气肿,他一个人一个月光药钱就要五、六百元。我捡了些地,共种了十七、八亩粮食,一年纯收入也只有六、七千元,还要供养两个儿子。”现在的生活已今非昔比,陈日作不仅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公司还有租金收入,自己还种了些土地,平常吃穿开支都不高,最关键是现在住院政府要报销大头,“两三个月前我丈夫住了八、九天院,政府报销下来,自己才出100多元。”
完善设施 乡村春色满园
站在干沟村的观景台上,该村第一书记李小林介绍,全村已完成通社道路13公里,园区道路13公里,园区生产便道7公里,新建了提灌站1个,修建水渠2.4公里,修建蓄水池25口,安装精准滴灌覆盖土地1700余亩。
八字墙村也利用扶贫项目和土地整理项目,新修建水泥路5.6公里,浆砌了田埂,在全村28个山头上都修建了蓄水池,修了大机井1口、小机井6口,完全解决了水源问题。
基础设施的完善,体现了当地“除穷根”的决心和“筑巢引凤”的诚意,来投资的公司也按照政府成片发展的愿望进行扩展,以让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更让人高兴的是,还吸引越来越多的业主参与进来:八字墙村一个搞建筑的老板,回到家乡以一年500元每亩的租金流转土地20多亩发展青蛙养殖;干沟村的212亩水田以一年570元每亩的租金流转给花房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黄辣丁、四大家鱼、小龙虾等,合作社正在请眉山市东坡区的水产养殖高手过来指导,学习养殖高端鱼品种。这里连接万亩大雅柑和丹山万亩莲藕基地的道路已修通,合作社下一步计划搞农家乐、发展休闲垂钓。丹山镇胡家祠村一个业主以400元每亩的租金流转了土地,发展藤椒1000多亩。
放眼雁江,该区整合交通、农业、发改等部门涉农资金,打捆实施贫困村道路建设项目,去年新建各类道路200余公里。坚持 “治水兴村”,去年累计新建水利设施155处,新增和改善灌面2120余亩。整体基础设施的改善,对产业业主越来越有吸引力,让业主安心发展、顺势扩展,引导村民致富增收,让雁江区的脱贫攻坚从 “点上开花”逐渐“春色满园”。
盘点2017年的扶贫攻坚,雁江区交上满意答卷:
2017年市级下达贫困村退出17个。通过验收考核评估,所有贫困村均建成集体经济,且村集体经济累积收入已达到省级验收标准;均建成通村硬化路;村卫生室、文化室都达到省级验收标准;均实现网络覆盖。
2017年市级下达减贫任务5538户14043人贫困人口(省级下达减贫任务3117户8216人贫困人口)。通过验收,2017年实际减贫5538户14043人。所有贫困户均实现了 “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均实现了100%,安全饮用水、广播电视、生活用电全部达标;214户627人易地扶贫搬迁户已全面完成;355户农村危旧房改造已建设完成,年底前已实现全部入住。
2017年全区 “回头帮”对象共有115户268人,通过验收考核评估,去年年底前,实现与2017年计划脱贫人口同步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