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闲置竹资源 探索脱贫攻坚路

18.05.2016  10:20

 

      □记者 刘佳
    “近几年竹子难卖!”近日,家住雅安市雨城区大兴镇万坪村的村民张德万感叹道。今年他种下的楠竹遇到了销售瓶颈,好在得到周山村村支书张荣容的帮助,收购村民的楠竹用于自己经营的茶企基地上,才暂时解决他及其他农户们的销售困难。
    竹产业是雨城的传统优势产业,但由于造纸厂倒闭等原因,导致销售受阻。如今,随着脱贫攻坚的开展,雨城积极利用闲置的竹资源,思考如何为贫困农户致富增收。
    竹子难销村民期盼市场回暖
    “今年4月,茶厂共收购村民的楠竹3000多根,大概15元一根,主要用来做凉亭。”张荣容说。
    目前,雅安本地的竹资源主要还是用于编制茶叶的外包装盒,也叫“茶包”。雨城区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认为,目前在当地较为偏远的几个村,几乎都是老弱病残在家,如果发展村民编茶包,一个人一天最低可以编制20多个,就可以赚几十元钱。
    在雨城区沙坪镇,由于之前当地有家纸浆厂,这里的竹林一度发展到好几万亩。“纸浆厂关闭后,因为要长途运输贩卖,慈竹的价格从430-440元一吨,下跌到现在的350元一吨,老百姓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该镇纪委副书记王德芳介绍,竹林是可再生的资源,每年都可以砍伐,曾经是老百姓的增收“利器”,但现在竹子价格下跌了,老百姓也在期盼市场回暖。
发展竹编加强培训和销售
    如今,竹编特别受到一些希望致富增收的贫困户欢迎。
    沙坪镇中坝村二组贫困户史美强双目失明,但他对编制竹工艺品和日常用品情有独钟,他家里不少的用具,比如装蛋的篮子、晒衣服的架子等,都是他用竹篾编制的,他还售卖这些工艺品赚钱。
    去年刚脱贫的中坝村二组村民仁志卓玛这几天就忙着砍竹子卖。她在房前屋后、林地里都种植了许多慈竹。
    “今年到目前为止,慈竹卖了2000元钱,老板直接到村里来收购,价格0.18元一斤,但是一天砍几捆,有时候要肩挑背扛到村道边,也十分辛苦。”仁志卓玛指着对面的山告诉记者,村里的竹子很多,对面山上全是竹林。“曾经想过做点竹编赚钱,主要是编不来,特别是加工竹篾,需要手艺,还有就是顾虑到底能不能挣到钱。”仁志卓玛说。
    “以前我们组织过竹编培训,但都是老百姓自发编制、自发出售,销路是个问题。由于缺乏销售渠道,所以极大挫伤了大家的积极性。”王德芳介绍说。
    今年,帮扶干部工作组到沙坪镇中坝村考察后,将竹编列为中坝村发展的项目之一,目前村上正在统计今年培训的农户情况,随后开展的培训将帮扶困难群众、特别是贫困户脱贫致富。
    “目前村上对竹编有了新思考,从村民的情况来看,大家能够进行简易的竹编,比如茶包装盒、竹篮子等。老百姓下雨天没事在家可以编几个,天晴了可以干其他农活。我们也联系了在本地的茶叶企业,希望他们帮助本地贫困农户增收。”王德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