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织彝绣 致富有盼头
大凉山彝族服饰陈列馆展示的彝绣成品。记者 何勤华 摄
11月18日,在凉山州贾佳彝族传统服饰生产有限公司里(以下简称“贾佳公司”),负责人贾巴子则正和10多名工人在车间忙碌,“彝族年要到来了,接的单有点多,有点忙。”
据不完全统计,凉山州约有10.1万贫困妇女。这些妇女如何脱贫?
凉山州把突破点放在彝绣上,加大扶持力度,彝绣产业成为该州彝族妇女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贾巴子则等成为了彝绣产业发展的受益者。
□记者 何勤华
做彝绣 妇女居家挣钱
凉山彝族手工刺绣是一项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实用性较高的民族传统手工艺。
在贾巴子则技能大师工作室里展示的彝绣成品,精细繁复是一大特色,不同面料上绣品图案丰富,且逢边必绣。她说,一件普通的手工刺绣衣服,如果精雕细琢,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完成。正因为如此,手工刺绣衣服的价格贵得多,最普通的,起码要1000多元,有特色的则四五千元一件。
凉山州妇联主席马燕灵说,实践证明,通过发展以彝绣为主的手工编织产业,城市下岗失业妇女、农村留守妇女、残疾妇女等,足不出户就实现创业增收。
2014年,凉山州妇联、凉山州总工会组成调研组,对西昌市彝绣市场情况进行调查。调查认为,应有计划地培养、培训一批彝绣人才,让有熟练刺绣技术的技术能手,推动妇女居家灵活就业,帮助其脱贫致富。
2014年至2016年,凉山州每年投入500万元资金开展彝绣手工技能基础培训,2014年开始,该州10个彝区县陆续开展了彝绣培训,2015年,凉山州将彝绣手工技能培训纳入了全州十大民生工程,计划培训5000名绣娘。
近三年来,凉山州已组织居家灵活就业培训84期,培训妇女10600多人(次),解决下岗妇女再就业、大学生创业就业、农村妇女居家灵活就业5000余人。
贾佳公司是一个培训点。贾巴子则说,通过培训,合格的学员可以留在公司上班,也可以自己出去创业,计件拿钱。“我在这里做彝族服饰,既可以挣钱,还方便带孩子。”11月18日,在贾佳公司生产车间,拉马莫尔各正在整理一堆布料,在她的背上,背着一个不到一岁的小孩。
7个月前,拉马莫尔各经朋友介绍到贾佳公司,有时是缝制衣服,有时是整理布料,有时候还可以拿回家做。工钱多以件计,平均下来每月可以挣五六百元。
西昌市安哈镇长板桥村妇女马友色说,以前为了挣钱,她和丈夫都要出去打工。2015年,自己学习了刺绣,在家里就可以刺绣赚钱,还可以照顾孩子。安哈镇正在打造彝族风情旅游小镇,如今,到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马友色创作的彝绣作品,销路也格外好。
搞培训 传承民族技艺
如果说贾佳公司的彝绣主要培训对象是居家妇女,那凉山诺苏文化投资公司则主要在彝绣技艺传承上下功夫。
该公司也是凉山州确定的彝绣龙头企业之一,2014年,公司与凉山州农校合办“民族织绣”专业,如今,首批25个学生已开始实习。
公司负责人阿牛阿呷说,招收的学生不只学习彝绣,要从彝族传统知识、传统文化和历史学起,逐渐学习彝绣。由于反响良好,从2016年起,招生火爆,但为了保证质量,该专业的招生只能压缩在30人以内。“我们第一届招收的学生都是彝族,但后两届的学生已有汉族了。”阿呷说,这说明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在扩大。
如今,首届招收的25名学生已在阿呷的公司实习。来自甘洛县的呷呷曲金嫫经过2年多的学习,基本熟练掌握了刺绣技艺,她说,实习期满后,愿意留在公司工作,对自己的技艺进行再提升。如果有合适的机会,将来也会去创业。
凉山妇女在居家灵活就业创业的大潮中,凭一双巧手在彝绣、挑花绣、彝族漆器手工绘制、彝族银饰、纺织裙等20多类妇女手工制品制作中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11月16日晚,“巧手绣彩·创业脱贫”2016大凉山妇女手工编织大赛暨工艺品展在西昌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共收到来自全州17个县市的彝绣、挑花绣、彝族漆器、纺织裙等参赛参展作品186件,其中彝绣占大多数。
马燕灵说,凉山州各级妇联将突出重点打造妇女手工编织特色品牌产业,按照一县一产业、宜绣则绣、宜编则编的思路,发掘、保护和发展当地最突出、典型、有代表性的手工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