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绘出鲁甸震后次生地质灾害解译图

19.08.2014  10:16

  四川日报消息(顾华宁 李为乐 记者 江芸涵) 记者8月18日从成都理工大学获悉,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该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启动抗震救灾应急响应机制,绘制出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预测系列图件,为野外应急排查和抗震救灾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据介绍,鲁甸地震发生后,该校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统筹安排,派出两路人马,一方面奔赴地震震中开展地震地质灾害的应急排查工作;另一方面组成遥感小组,迅速收集该次地震的地形地质背景资料和遥感数据,进行次生地质灾害的快速解译和分布范围预测。

  为了快速掌握次生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遥感小组千方百计收集了地形图、地质图、地震参数等资料,利用该校在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地质灾害研究中积累的经验模型,选取地震烈度、地形坡度、地层岩性、坡高、距发震断层距离和距水系距离6个关键因子,对鲁甸地震触发崩塌滑坡灾害的空间分布位置进行了快速预测评价。预测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高敏感区将主要集中分布于Ⅷ度以内,且主要沿牛栏江及支流水系展布,严重影响区主要为鲁甸县龙头山镇、火德红镇、巧家县翠屏镇等乡镇。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