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进”有多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采访札记之一

22.01.2014  00:09
核心提示:  1月13日,民营企业盈济实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工商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局注册成功。准入门槛低了,办事效率高了。公司

 

  1月13日,民营企业盈济实业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在上海工商局自由贸易试验区分局注册成功。“准入门槛低了,办事效率高了。”公司副总经理周丽珺告诉记者,从交齐材料到办成企业只用了两天时间,而以前一般要一个月。

  放宽市场主体准入,是即将全面推开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首要目的。那么,“宽进”有多宽?记者近期在广东深圳、东莞、上海自贸区等试点地区摸了摸底。

  降低资金“门槛”——“不能因为你现在手上没钱就不让你创业”

  三年前,韦先生和朋友就想创办一家小微企业,但资金一直是这几个年轻人始终迈不过去的“门槛”。

  去年3月深圳市实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后,取消了有限责任公司最低注册资本,并改实缴登记制为认缴登记制。不久前,韦先生顺利注册了一家物流企业。

  “认缴50万元,现在肯定拿不出这么多,但先起步,慢慢积累。我们一定会成功的。”韦先生说。

  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实行认缴登记制,大大降低了开办公司的“门槛”,激发了社会创业积极性,改革试点地区市场主体均呈现“井喷”式增长。在深圳市,新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30%,其中私营企业增长势头最猛。

  “不能因为你现在手上没钱就不让你创业。当然,今后你能不能赚上钱就要看你自己了。”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徐友军说。

  放宽住所条件——各地尺度将有所不同

  “以前公司每拿到一个项目,就要成立一个项目公司,每成立一个公司都要提供一个经营场所的产权证。这是我们最头疼的。”东莞市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项目发展部负责人朱云告诉记者,最近一年来,这件麻烦事没有了。

  一年前,东莞市开始试行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放宽了企业住所证明限制,实在无法提交产权证,只凭村委会出具的场地证明就可以办理营业执照。

  据东莞市工商局局长范燕彬介绍,他们除实行企业住所与经营场所登记相分离,放宽企业场所登记条件,简化场所使用证明材料外,还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适应了当地中小企业较多、经营场所资源紧缺的实际情况。

  但记者在试点地区采访发现,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各地未搞“一刀切”。至于今后改革全面推开后,哪些地方可以作为经营场所,同一个场所可以登记几家企业等,也将由各地方政府具体规定,尺度势必有所不同。

  实行“先照后证”——“先让企业很容易就能领个‘身份证’”

  一进东莞市工商局办事大厅,工作人员就会向前来申办企业的人递上一本《商事登记须知》。这本小册子详细列举了28个需要前置许可的经营项目和81个已改为后置许可的经营项目,凡是允许后置许可的项目均可先领营业执照再办许可证。

  据范燕彬介绍,以前办个企业要先到主管部门领许可证,才能到工商部门办营业执照,有的要过几十道关卡,办上一两年,一些企业宁可不办了。东莞市一度出现“创办企业难”与“无照经营多”并存的现象。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后,东莞市将审批事项从188个压到109个,并大多改为后置审批。“好比先让企业很容易就能领个‘身份证’,如果想从事一些特殊的行业,再去考‘律师证’‘医师证’‘会计证’。”范燕彬说。

  范燕彬告诉记者,改革不仅激发了社会创业积极性,还“倒逼”东莞各行政主管部门一改“审而不批,批而不管”的作风,使市场更具活力、更加规范。

  年检改为年报——“为企业提供便利等于降低了创业‘门槛’”

  每年1月1日个体户开始验照、3月1日企业开始年检,这是多年来的老规矩。但上海市工商局自贸分局办事大厅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个体户验照已暂停了,企业年检肯定也不搞了,这几天大家都忙着筹建年报公示系统,为年检改年报做准备。

  根据工商总局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意见和上海自贸区企业登记管理规定,试验区内企业年度检验制度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度,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企业通过公示系统向登记机关报送年度报告,并向社会公示;企业对年报真实性负责。

  “年检到年报,一字之差,反映了市场主体从对政府负责到对社会负责的重要转变。”上海市工商局局长陈学军说。

  “为企业提供便利等于降低了创业‘门槛’。”东莞家乐福公司公共事务部负责人王瑞芳告诉记者,这家大型连锁超市在当地有5家门店,每年年检就要跑5趟,全办下来要一个月,如果实行年报制,坐在办公室“分分钟就能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