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商学院着力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08.05.2017  21:51
    日前,四川工商学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决定在原有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符合学校应用型定位与培养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完善方案,旨在推进学校向应用型整体转型,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面向地方,突出应用,强化能力,全面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人才培养的 基本原则
(一)凸显职业岗位能力需求 。对接行业、产业、企业、工种、岗位等对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构建与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相适应、较为完整的职业岗位知识体系。
(二)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与企业联合,企业全程参与人才培养,实现校企一体,多元协同,共同优化专业结构、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共同促进学生创新创业。     
(三)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构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实一体、工学结合” 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实践教学课程、内容进行重构、整合、优化,改革成绩评价体系,适当增加实习实训总学时和总学分。
(四)强化创新创业就业能力培养。  增加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银行”;搭建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强化创新创业教师指导;通过竞赛、技能评比,社会实践、科技研发等,着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
(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重视“第二课堂”的教学,满足学生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等的培养需求,适度增 加“第二课堂”教学的学分,保障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 和可持续发展。
(六)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注重启发式、案例式、讨 论式等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 造性。
—— 设置 三大教育平台
    根据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确立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 定位,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通识教育”、“专业教育” 和“创新创业就业教育”三大教育平台。
(一)通识教育平台。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平衡的心智,开阔的视野和开朗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为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素质和智慧打下基 础。原则上在前四学期完成本平台的教学安排。
(二)专业教育平台。培养学生学科专业领域内所应具备的主干知识、必须的职业岗位知识和提高学生专业应用能力水平为目标,体现专业培养特点和反映专业培养特色,以满足行业岗位对学生专业 能力要求而设置相应的课程。
(三)创新创业就业教育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职业迁移能力为目标,设置灵活多样的课内外课程、创新创业活动、 技能大赛、第二课堂职业素质拓展活动等方面。
——人才培养基本 要求
(一)体现应用型转型的内涵 。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 增强学生创新创业就业能力等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核心内涵。
(二)减少课堂理论教学时数 。根据专业特点,通过精选、整合、优化,适当减少课堂理论教学时数;适当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习实训的学时数,适当增加虚拟技术、仿真实验、职业岗位模拟流程实验的学时数,适当、增加专业技能技术大赛的学时数。
(三)增加实践教学学分比例和实训实习的比例。
(四)增加协同育人教学时数。邀请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参与专业实践教 学活动,鼓励学生到校外进行实践教学。
(五)增加创新创业就业学分。设立“创新创业学分银行”,将学生完成的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实验、论文发表、专利获取、自主创业、参与课题 研究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创新创业学分可冲抵专业教育平台、创新创业就业教育平台中相关课程。
(六)增加第二课堂教学时数。  将“第一课堂”的教学内容延伸至“第二课堂”,鼓励学生课外自主学习和实践,提高课外讨论式、探究式、案例 式、虚拟式、启发式等学习时数;提高课外查阅资料、设计制作、社会调查等实践时数。
(七)教学模式。  增加项目式、案例式、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平时要开展以社会调查报告、课后讨论、问题作业、资料查阅、读书笔记、课程测验、课程小论文、课程演讲、辩论等形式多样的过程性课程评价方式,占课程考核成绩的30%左右。
(八)减少毕业论文(设计)非实践性题目的比例。  要求在生产一线、实验室、实习基地、工程实践、社会调查等实践中完成的比例应达 80%以上;同时鼓励根据专业特点进行专业调查、汇报演出、作品展示等个性化、多元化的毕业论文(设计)。
来源:宣传部 |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