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依规 健全机制 推进社科普及工作再上新台阶--在全国第十六次社科普及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发言

25.07.2014  16:31

各位领导、专家、同仁:

大家下午好!听了以上省、市(区)兄弟单位领导“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好经验好做法,既受教育又受启示,我们要好好的学习借鉴运用。下面,向大家汇报我省社科普及工作的情况。

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我们以新修订的《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施行为契机,依法依规,健全机制,面向基层,服务群众,推进全省社科普及工作逐步进入法制化轨道。具体的讲,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个方面:继续推进社科普及组织建设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们已经构建起稳定的市(州)社科联、省级学会、高校社科联、民办社科研究机构“四位一体”的社科联组织架构。

一是坚持全省上下联动、部门合作,基层社科组织快速发展。目前,全省21个市(州)全部建立社科联,覆盖率100%,183个县建立社科联的有150个,覆盖率82%。

二是坚持有进有出的原则,一手抓新学会的培育发展,一手抓存在问题学会的整顿处理和注销,全省已有179家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

三是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已建立45家民办社科研究机构,民办社科机构健康发展。

四是坚持高校社科联的培育,全省成立了45家高校社科联。

五是加快市(州)、县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和普及组织建设,基本达到了全社会较为广泛的覆盖。

基层社科组织建设工作的快速推进,使科普工作的开展有了组织机构作有力支撑,形成全方位、广覆盖的科普工作体系,在全省形成创建社科普及的新抓手有条件,寻找社科普及的新方式有推广,参加社科普及的力量有增强,社普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有组织的有效保障,全省社科普及工作呈现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第二个方面:不断完善创新社科普及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社科普及规划课题的科学管理

从2005年开始,我省社科普及规划项目立项工作到去年底,已立项218项,结项115项,出版科普书籍96本。今年,我们的普及规划立项工作经过调整相关规定,正在进行四个新的变化。

第一个变化,年度数量增加。一般科普规划项目的课题立项数量由原来的每年20项增加到每年30项。招标和委托项目的课题数量根据每年实际需要确定。今年编写的《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大纲》,我们计划委托招标,每个学科确立一个项目,共26项。

第二个变化,项目经费增加。一般项目课题经费由原来的每项1万元增加到每项1.5万元,委托项目课题经费根据课题具体情况确定,均高于一般项目。我们按照《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管理办法》,做好项目的申报、立项、结项、检查工作,统一管理模式,严格通讯评审、专家组评审立项,中期检查,成果鉴定中心统一鉴定结项,使社科普及规划课题管理科学、效益显著,成为我省有影响的重要规划课题,调动了专家学者的科普积极性。

第三个变化,成果转化增强。我们在成功结项的社科普及规划课题中,对选题新颖、政治立场坚定、科普性强、贴近群众生活、写作水平较高的课题成果予以资助出版。其余留存展示和向外推介,分送基层社科组织和群众,有效地推进社科普及优秀成果的转化。

第四个变化,清理立项课题。今年我们还对历年的立项课题进行清理。对逾期未结项和限期完成未完成的予以撤项处理,终止项目经费拨付,负责人三年内不得申报省社科规划项目和科普项目。

二是加强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创建和管理

从2010年起,我们联合省委宣传部共建“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46个,涵盖大专院校、县级社科联、旅游景区、博物馆、图书馆、文化研究中心等,覆盖15个市(州),每个基地主题不同,特色不同,内容不同,各有重点。今年,我们继续推进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创建工作,很多单位创建积极性高。目前,科普部正在接收申报资料,着手进行考察验收和专家评定,向阿坝、凉山等少数民族边穷地区和农村布点。

今年,我们在基地管理中,还按照评估内容和细则,对2010年创建的12家第一批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运行情况,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基地进行分级划等、区别补助,鼓励先进。整改不合格的予以取缔。

三是大力开展“天府人文讲坛”活动

我省“人文讲坛”活动分两个层次进行,全省性的“天府人文讲坛”和市州(高校、基地)特色“人文讲坛”。经过充分的准备,今年我们在全省统一推出“天府人文讲坛”活动。我们以“天府人文讲坛”标识和布景为重要内容的社科普及系列标识,把社科普及工作、讲坛特色、地方特色和社科特色融为一体,讲坛实施统一标识申请使用、讲前统一汇报、讲后统一宣传、年终统一汇总。通过整合全省资源,突出优势,扩大声势,避免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真正使全省的讲师资源、讲座资源得到统一管理,做到相互交流、补充。目前,南充“天府人文讲坛·嘉陵江大讲坛”、乐山“天府人文讲坛——三江分坛”、四川师范大学“天府人文讲坛·川师分坛”、省法制教育普及基地“天府人文讲坛——法学名家讲坛”等活动经常,规范有序,有声有色,在全省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第三个方面:坚持依法深化《条例》的贯彻落实

今年,是修订后的《四川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施行第三年,也是关键之年,我们在前两年大力宣传和认真落实,推进普及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四件事。

第一件事,编写出版了《<条例>学习读本》。我们组织省内知名专家学者认真研读新《条例》,结合我省社科普及实际和群众需求,编写《读本》,去年已出版,首印3000册,免费向各市州社科联、高校社科联、省社科普及基地发送,赠送给部分社区、农村。

第二件事,编写《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大纲》。我们多次召开编写工作会议,确定编写纲要和编写范式,组织相关编写工作。按照社科普及实际,遴选出22-25门学科进行编写。每个学科设立为一个省级社科规划项目,分学科编写,年内完成并免费发送。

第三件事,组织集中专题培训和宣传。我们以《读本》为主要的辅助资料,分片区、分批次地对全省市(州)社科联、县(市、区)社科联、高校社科联、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民办社科研究机构、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的主要负责人、社科普及工作分管负责人及社科普及工作人员进行集中培训,继续深化《条例》在全省范围内宣传普及和贯彻实施。

第四件事,主动争取各方支持。协调省人大、省政协相关委员会,对各市(州)贯彻落实执行《条例》的情况进行检查,特别是经费、人员编制、场地等的落实情况,督促各地认真贯彻落实《条例》,扎实推进社科普及工作。

各位领导、专家、同仁,以上是我们省社科普及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有效作法,与兄弟省市区相比,差距还很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竭力进取,学习先进,不断总结,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继续创新社科普及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使社科普及工作再上新台阶。

最后,非常感谢海南省社科联为这次大会所作的精心保障和优质服务,热烈欢迎省、市(区)的各位领导来四川指导工作。

汇报有不妥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文章来源: 网站编辑:周宅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