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回眸:看工业 增加值增194倍年均增长12.1%
11月底,由东方电气研制的百万千瓦水电机组首台精品座环顺利吊入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机坑。该发电机组是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的全空冷水轮发电机组,被誉为世界水电机组“新标杆”。
国产大飞机、中国版“超级高铁”……许多“超级工程”都不乏“四川造”的身影,它们是四川工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跃升的标志。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造”发电设备等多类工业产品产量位居全国乃至全球第一。
规模、能力、效益齐飞升
看规模。2017年,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11517.3亿元,比1978年扩大194倍,年均增长12.1%,比全国增速快1.6个百分点。四川工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壮大。
看能力。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固定资产原值达到27148.1亿元,是1978年的110.1倍。水力发电、天然气、电子计算机等产品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20%以上。汽车生产能力达到200万辆以上,微型计算机设备、手机等生产能力从无到有,分别达到8800万台和9700万台以上,居全国前列。发电设备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大型石油钻机产量全国领先,出口全国第一,远销美国、俄罗斯、中东市场。
看效益。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达到2485.3亿元,是1978年全民所有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利润的110.5倍。改革开放初期,全省工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不足1万元,2017年已达35.7万元,提升了数十倍。1978年每百元固定资产实现收入65元,2017年已经达到105.7元,增长62.6%,企业资源实现收入的能力大幅提高。
“老五大”支柱产业变“新五大”
1978年,全省五大支柱产业分别是机械工业、食品制造工业、纺织皮革工业、化学工业和冶金工业,占工业比重分别为26.1%、17.7%、12.6%、12.0%和10.9%,反映出生活物资紧缺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着力培育壮大新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前不久,又出台了加快构建“5+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2017年,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工业比重超过70%。“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工业体系日益完善,新老并举构筑起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副厅长顾红松表示,四川重点培育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五大万亿级支柱产业,就是在40年来的产业发展基础上进一步优中选优、重点聚焦。
工业新动能不断积蓄。2017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1341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11.6%。电子及通信设备、医药制造业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6.2%和3.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1719亿元,占全部工业增加值14.9%。“四川造”无人机产品飞向国际舞台,数控金属成形机床、光伏电池、城市轨道车辆同比增长了166.7%、84.3%和64.2%。(记者 朱雪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