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天边,有颗最亮的星——再记甘孜州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袁雅逊

02.12.2014  12:06
    12月1日清晨,康定寒风凛冽,数百人朝着距县城10余公里的县殡仪馆前进。那里,静静地躺着他们的好同事、好朋友、好榜样——33岁的袁雅逊,在抗震救灾途中因公殉职的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     哀乐绵绵,抽泣声声,悲浸折多河。“雅逊,一路走好”,呼唤再轻声,也如冰冷风刀一般刻着每一位前来参加袁雅逊遗体告别仪式的人心。     遗像上的袁雅逊依然年轻帅气、眼神坚毅,一如他生前,给人以力量。谁曾想过,两次参加抗震救灾的他,这次竟走得如此匆匆,还来不及告别年事已高的双亲,还未完全施展开他“以全部身心回报家乡”的满腔热血。“为党旗增辉,为团旗添彩!”这位朴实的藏族党员,用年轻的生命在抗震救灾一线践行了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化成康巴高原上空一颗最亮的星!   回归:他匆匆远行,走出了一腔热血     袁雅逊生于1981年4月,2000年11月在康定县团县委参加工作,从一名年轻的团干部成长为共青团甘孜州委副书记、甘孜州少工委主任,甘孜州直属团委书记。康定6.3级地震发生后,11月26日16时,袁雅逊在前往道孚县配送救灾物资的返程途中,发生车祸因公殉职。     噩耗传来后的这5天里,络绎不绝的当地干部群众前往灵堂悼念袁雅逊,除与他相知、相识、相交的人外,更有许许多多只是听闻过他事迹的人。     在旁人眼中,袁雅逊是个什么样的人?     双眼红肿的同事蒋永菊说:“雅逊为人亲和,如兄弟姊妹般关爱同事。”悲痛万分的哥哥袁雅卓说弟弟一直是自己工作中的榜样:“他工作一直都很拼命,常说年轻就该加倍努力,等到老了才有美好的回忆……”     一名优秀的干部,总是容易被大家记住的。     告别仪式上,一朵朵菊花寄托人们的哀思和敬意。“我认识他,他经常在电视上主持节目,是一个多才多艺、非常能干的小伙子。”在康定县开麻辣烫店的许老板感叹,太可惜了!     在康定县委宣传部工作的李铭霞并不认识袁雅逊,可身边很多朋友给她讲述了袁雅逊的敬业和创新精神,“他是一个敢于为理想奋斗的人,我们一定要学习他勇于担当和坚忍奋进的品质。”“兄弟,你远行,走出了一腔热血,走出了一生精彩,匆匆上路,无数祈祷护佑着你,活着洒脱,离去荣光!”这首诗出自甘孜州一名干部之手,也是当地干部群众自发缅怀袁雅逊的众多诗歌之一。   定格:刻在他生命年轮上的最后印记     11月26日,袁雅逊与世长辞的日子,这离他从外地赶回康定参加抗震救灾不过3天时间。     11月22日,正在外地的袁雅逊得知康定发生地震的消息后,焦急地给团州委书记洛绒拉珍打电话请缨上阵,“作为团干部,这个时候必须带着青年一起上。”洛绒拉珍心痛已经很久没有休息过的他,让他先原地待命,等待通知。     让人煎熬的一晚过去了,实在按捺不住的袁雅逊决定回康定。刚到康定,为了能上一线,他和洛绒拉珍急红了脸:“玉树地震时我到过现场,我有经验,这次我请求去震中一线!”     当时震中已有团州委的工作团队,袁雅逊被安排留守后方负责后勤保障、物资募集、平台外宣等工作。接受任务后,他立即开始组织物资募集,安排采写宣传稿件,“我们给前线的志愿者鼓劲加油。”     11月25日一早,袁雅逊与团省委和省群团组织社会服务中心抗震救灾工作组,来到康定县塔公乡中心校、新都桥小学、木雅祖庆小学和营官希望小学,了解受灾情况,讨论青基会参与抗震救灾工作方案。当晚8点过,他同工作组一道慰问了志愿者和工作人员。这一忙又是一天,离开办公室时,已是晚上10点过。     袁雅逊回到家中,梳理着次日的工作,就在这时,又发生了5.8级地震,他立即发了一条微信:“康定又余震,有老弱不方便者如需在外露宿,可到非遗博物馆,这是传统崩柯建筑……”     袁雅逊已习惯用互联网传递信息,11月26日10时40分,他在微信朋友圈发表了一条信息:“震后八美的天空”,配文的是一张蓝天白云的照片,这是他在前往道孚县八美镇勘查灾情途中拍摄的。     但谁也不曾想,这条微信却成为他刻在自己生命年轮上的最后印记。     这条微信发出后不到5个小时,他殉职在了抗震救灾的冰雪路上。   激励:“他的光亮必在甘孜大地薪火相传”     33岁的人生,写满壮丽篇章。“四川省优秀团干部”、“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参与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一件件荣誉反映出袁雅逊的工作出色。一如他留给大家的印象永远是“拼着命地干事”。     2013年1月,到团州委副书记岗位上报到没几天,他就立即展开了调研走访工作,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要在全州范围内开展“心愿快车”公益活动。这是一个专为留守儿童、未成年孤儿、服刑人员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贫困家庭子女等特殊困难青少年实现心愿的活动。2013年1月19日,“心愿快车”活动启动,到袁雅逊殉职时,已累计实现了孩子们27847个心愿。     “他会逐一盯紧资料收集、核实、心愿认领、对接、反馈等细节,不希望漏掉任何一个孩子的希望。”团州委干部晓拉姆说。自此,袁雅逊成为同事眼中的“工作狂”,他说,“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     康定县文化体育与新闻广播影视局局长吴跃凤就见证过袁雅逊那股拼劲: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先后组织了“康巴藏区团旗红”、“康定儿童携手奥运”、“跑马山下真情演唱”、“红色歌曲进校园”、“康巴红领巾心向党”等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年时间里开展那么多活动,这在团县委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袁雅逊殉职后,甘孜州委追授他为“甘孜州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团省委、省青联为他追授“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这次,他再也无法亲自领奖。     奖牌,记在干部群众心间,也激励着更多人像袁雅逊一样,“以全部身心回报家乡”。     在康定地震震中区域的塔公镇,下马龙村村长约勒不顾80多岁的父亲尚未得到安置,一直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组织村民开展抗震自救。个体户杨锦强、舒光全等人主动找到塔公镇政府,无偿提供车辆运送伤员和救灾物资……年轻的袁雅逊,成为康定一面鲜艳的旗帜,激励干部群众奋勇向前。“他就是一颗在高原陨落的星星,他的光亮必在甘孜大地薪火相传。”甘孜州委书记胡昌升说,全州干部职工一定会以袁雅逊为榜样,将他恪尽职守、爱岗敬业的优良品质传承发扬下去,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建设好美丽生态和谐幸福新甘孜。     袁雅逊的骨灰将回归丹巴故里,那片养育他的山水将接纳他的回归。他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写在甘孜大地,刻在113万甘孜儿女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