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晓春率队赴凉山州开展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执法检查

28.06.2019  16:20

  看政策是否落实到位,问扶贫工作带来的变化,查档案和产业建设情况,听群众意见建议……根据省人大常委会统一安排,近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侯晓春率省人大常委会《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执法检查第六组赴凉山州盐源县和木里县开展执法检查。

  检查组通过一看二问三查四听的方式,走村入户,查看档案资料、查看项目实施现场,召开贫困村座谈会,查看书面汇报,随机暗访等,对《条例》的学习宣传情况、贯彻落实情况、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根据《条例》推动工作的做法和成效有了深入了解。

 

 

  6月25日,盐源县的天气不是太好,下了一整夜的雨依稀有愈演愈烈之势。长柏乡央脚村是盐源县一个平均海拔2800的贫困村,海拔最高处甚至达到了3300,由汉族、藏族、彝族共同居住,全村252户971人,评为贫困村时贫困率为35.3%,2018年已脱贫23户108人,目前尚有贫困户74户343人。由于连续暴雨导致烟雾缭绕,经过不断有落石砸下来的山路,花费近3小时的车程,检查组到央脚村时,能见度不足100米。通过与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代表、村组干部及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等的座谈,检查组了解到央脚村主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燕麦等,牧业以猪、牛、羊、马为主,经济林木以重楼、续断等中草药以及花椒、核桃为主。“评为贫困村时贫困率为35.3%,2018年脱贫23户108人,去年人均年收入4000多元,我们有信心在2019年全部脱贫。”一名村干部信心满满地说。

 

 

 

  “你们还有什么困难?对扶贫工作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侯晓春问。“现在脱贫精准了,我们有的困难都已精准解决,两不愁三保障在我们这里得到充分实现,现在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持进取活力,坚决杜绝等靠要,用自己的双手守住自己的好日子。”央脚村的老支书笑容满面地说。“省目标是人均达到3600元,你们算是高质量脱贫了。”侯晓春对《条例》执行情况感到欣慰。

 

 

  贫困户则国华是央脚村4组的贫困户,他年轻的时候是电影放映员。家里三口人,老两口在家耕地打零工,儿子已大学毕业,目前在外省工作。“我现在虽然70岁了,但生活质量的改变,我倒觉得我越来越年轻了,生活看到了希望。家里主要种植重楼和花椒,还养了几只羊。”则国华笑呵呵地说。检查组看到则国华住的房子修得很是宽敞,屋里屋内地面都打成了水泥地。“你建这个房子自己有没有花钱?”检查组问道。“我们自己没有花钱,都是政府给的。这个建房子的地是我自己选的,拿自己家其他地置换过来,我觉得这里风水好。政府给我把房子建得好啊,现在下雨天也不怕房子漏了,地面都打上了水泥,存放粮食也不会潮了。”“你这房子有三好:地理位置好,修建质量好,政策保障好!”检查组风趣地说。

 

 

  青天铺村是全彝族聚居村。在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公示栏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的主题宣传特别引人注目。“五个认同,四个维护,四个不动摇,三个尊重,三个离不开”表达出各民族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的良好愿望。助力脱贫攻坚的图文记录,生动地擘画出民族团结、和谐共进的美好画面。

 

 

  通过与盐源县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的座谈,检查组了解到盐源县贫困村已经退出了105个,目前还有17个贫困村预计今年退出。盐源县的支柱产业核桃、花椒和苹果发展形势良好,是产业脱贫的中坚力量;其新生力量重楼等中草药产业的崛起,为老百姓脱贫致富带来更多信心。检查组认为,盐源县《条例》贯彻落实成效显著,两不愁三保障已基本完成,实现了贫困户满意、帮扶干部满意、参与评价检查评估的满意、县委县政府满意。检查组希望盐源县在已有产业格局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产业水平和效益,提高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强化产业后续加工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省人大常委会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邓良基,省人大城环资委主任委员梁伟华,凉山州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和部分省人大代表等参加执法检查。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相关专委会,省扶贫开发局相关同志;部分省人大代表组成执法检查第二分队在木里县开展了执法检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