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多模式激发产业扶贫“造血功能”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达州市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武器,坚持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游则游,因地制宜,探索多种模式,以产业“输血”激发贫困群众自身“造血”机能,为贫困群众铺平了一条稳固长效的脱贫致富之路。2016年,全市大力培育产业“拔穷根”,帮助5.84万名生产发展扶持对象落实了产业项目。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以市场为导向,利用企业的市场和技术优势,推动农产品加工向基地建设拓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如大竹东柳醪糟有限责任公司在该县80多个村建立优质糯稻基地10万亩,带动3万户农户、10万人从事糯稻生产。其中,带动贫困户3506户、10817人。在糯稻产业发展中,实施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确保特困户、残疾人户、贫困户及广大基地农户获得稳定、良好的收益。
“联合党委+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政府整合涉农项目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由专业合作社负责推动产业发展,由龙头企业负责提供技术培训并收购产品,帮助群众致富。如开江县永兴镇柳家坪村通过村企组织大联建、富村带穷村组成联合党委,在联合党委组织下,由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178人,其中:贫困户141人)负责产业发展,群众与天源油橄榄公司签订了利益分配协议形成。群众可获得租金(流转土地)、薪金(务工收入)、股金(入股分红)三份收入。
“政策+资产”模式。推进财政支农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试点,量化股权盘活资产,开展多种形式经营,探索财政支农资金,促进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的有效途径。如万源市依托第三方会计事务所对专合社的资产进行全面评估,将100万元资产收益试点扶贫项目资金投入到三清庙村白羊茶叶专业合作社。再对其资产全部量化为股权,每股股权4032元,共计248股,按照优先股的形式,全部分配给71户248人建卡贫困户,并由专业合作社与入股贫困农户签订入股协议并向其发放股权证。2016至2018年71户248人建卡贫困户,按每股4032元的人民银行同期的银行贷款基准利率进行保底分红,2019年及以后年度按原始股比例进行分红。
“1+N+1+X”模式。即1个专合社+动态建档贫困户+1个村集体+金融政策贷款。主要是由致富带头人联合贫困户建立合作社,将村各种精准扶贫项目均纳入合作社中统一经营管理,将贫困户金融扶贫贷款打捆使用,带动贫困群众抱团发展。如大竹县大湾村以“碧园专合社”为平台,将黑山羊、核桃、中药材等精准扶贫项目均纳入合作社中统一经营管理,针对不同产业扶贫项目特点,再进一步细化利益分配模式。仅黑山羊一项,预计2017年底前每户贫困户可增收900至1000元,集体经济可增收4000元。
“景区+农民”模式。通过景区景点开发,带动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实现脱贫致富。2016年,全市共梳理出适合发展旅游扶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村156个,贫困户15352户,共涉及贫困人口44188人。通过因地制宜制定旅游扶贫工作方案,将全市划分为北部山区山地休闲旅游带、中部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带、南部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带“三大旅游扶贫带”。通过龙头景区联动扶贫片区开发,建立贫困户与专合组织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全市新发展乡村旅游合作社21家,将特色农副产品打造为旅游商品,引导旅游消费,实现区域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目前,带动近4000余名贫困群众直接参与旅游就业创业,间接带动近1.5万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