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黔古盐道将联合申报“国保”

11.12.2015  08:47

盐道遗存 (自贡文广新局供图)

□本报记者 吴晓铃

运盐的青石板路、因盐运而兴的古镇……川黔两地,和盐有关的遗迹随处可见。今后,它们有望联合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月10日,为期7天的自贡盐运陆路和川黔古盐道多学科综合考察结束,全国30多位考古、盐业史、旅游学专家从自贡出发,考察了多条盐道遗存。预计明年,专家们遴选出的有价值的文物点,将联合向“国保”发起冲击。

盐业遗存丰富

在中国的丝绸之路、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背景下,自贡井盐出川的线性文化遗产——古盐道的保护利用已开始受到各界重视。此次考察,集合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王仁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等国内知名专家,他们从自贡出发,对自贡境内的盐运陆路,以及从泸州到贵州的部分盐道进行了实地走访。

据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李飞介绍,自贡盐运陆路及川黔古盐道的遗存相当丰富,“自贡贡井区至今还保存着盐井、提卤、输卤、熬盐等完整的留存;自贡艾叶镇的大码头古盐道,还能看到拴船的扣缝,记录了盐运曾经的辉煌。”这样的盐道,在自贡大安区、荣县以及贵州赤水等多地都有保留,其中最长达到四五公里。

在盐道之外,因盐而兴的古镇也让专家们倍感惊喜。参与考察的省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刘志岩介绍,泸州合江的福宝古镇从元末明初时成为川盐集散地,并在明清至民国时因盐运盛极一时,“我们在福宝镇看到了清代的义渡碑记述的明清盐运线路,也在贵州赤水大同古镇看到了保留至今的豪宅大院、望族祠堂、古码头等。而赤水丙安古镇等,都因当年盐运而兴盛。现在,这些古镇还有保留完整的古街。”刘志岩透露,在赤水市复兴镇的一座博物馆,还保留了盐运时的砝码、疏浚航道碑等,多种遗存清晰勾勒并印证了盐道走向。

文化线路价值更大

在专家们看来,自贡盐运古道不仅是经济线路,更是文化线路,因此具有重要价值。

刘志岩透露,随着盐运的兴盛,盐路文化也随之诞生:福宝古镇的三宫八庙等古建筑,见证了当年古镇的繁荣。而古镇内的“惜字亭”,则显示了商贸重镇同时也是文风兴盛之地。李飞介绍,在贵州等古镇,至今还有老人会唱当年流传下来的船工号子。而福宝古镇早上吃豆花饭的习俗,也是当年船工们遗留下来的。

在考察中,专家们发现自贡盐商当年联合修建的三多寨,目前保存尚好。而多个古镇中都保存有和盐运有关的古会馆、古牌坊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较多呈现了“原生”面貌。此外,考察线路上还有不少其它文史遗存:荣县老君山摩崖造像作为川南唐代石刻造像精品,已成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贵州习水县土城黄金湾考古遗址,则是赤水河流域规模最大的一处两汉时期古遗址。王仁湘认为,遗址中出土的川酒、食盐,可能证明川黔之间的交流远早于唐宋以前。

然而,此次考察也暴露了盐道文化保护的迫在眉睫。据介绍,不仅盐道如今已无法贯通,只在多地以段状保存,和产盐有关的一些文化遗址也面临严重的被覆压和破坏威胁的可能。

省考古研究院院长高大伦表示,此次考察结束后,专家们将分别提交考察报告。一是推荐有价值的文物点,二是为盐道沿线的文物保护提供参考意见。目前,自贡贡井大码头社区盐业遗存、叙永雪山关、贵州仁怀市马桑坪等文物点,被一致认为价值颇高,可以纳入“国保”申报文物点。而王仁湘则认为,川黔盐道的历史、科学和文物价值都很高,“从文化线路的角度而言,已经足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因此应当抓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