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货全国行•呼和浩特站”活动成功举办

05.11.2015  16:16

  2015年10月23-27日,由省委常委、农工委主任李昌平率队开展的“川货全国行•呼和浩特站”活动,在内蒙古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中国—蒙古国博览会暨第九届中国民族商品交易会”为平台,突出精准扶贫、深化经贸合作、对外开放、民族文化展示等主题,共组织20个市(州)、97家民族特色商品产销企业继2014年后再次北上抱团拓展市场。“四川馆”室内外展出面积近800平方米,是本次国内外展团中的最大规模展团。参展产品涵盖农业品、农副食品、饮料、酒、纺织品、电器机械及器材、工艺品、木材及竹、藤制品等七个大类上千个种类。据统计,为期5天的活动,共接待采购商和消费者10万人次,实现活动交易额1.4亿元。
   一、领导关怀提振信心。 首届中蒙博览会是在内蒙古已连续举办8届民交会的基础上,为落实今年中蒙两国元首共识举办的两国间第一个国家级双边博览会。省委、省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按照东明书记的批示精神,由昌平常委率四川代表团参会并出席大会开幕式和巡馆。活动首日,昌平常委特意到室内外四川展馆逐一参观企业展台,慰问市(州)和企业参展代表,勉励参展企业尤其是来自甘孜、阿坝等省内扶贫“四大片区”的参展企业,进一步增强市场拓展意识,贴近市场需求,创新营销方式,不断加大产品研发和推介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地方优质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全世界,推动四川与各地的经贸、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
   二、四川开放形象鲜明。 本次活动“四川馆”除在室外设置600余平方米的商品展销区外,在室内设置了140平方米的形象展示区,以“奋进的四川”为主题,从基础设施突飞猛进、农业现代化、工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开放合作等5个方面,全方位展示四川近年来取得的发展成就,大力宣传四川作为西部金融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和经济大省、旅游资源大省、农业大省形象。同时,活动期间,组织雅安义兴藏茶、成都晓梦家纺、川茶集团等代表企业在室内开展了茶艺表演、互动体验、产品展示等活动,充分搭建四川向北开放合作平台,推动四川优势产业与华北地区和蒙古、俄罗斯等国的经贸合作。
   三、民族文化特色突出。 结合展会民族风格特点,我省动员组织了20余家民族特色文化企业参展,成为展场一道亮丽风景线。甘孜州重点展示了唐卡、佛像、藏香、康藏工艺品、马毛钱包、手工染料围巾、陶器等佛教用品和藏族传统生活用品;乐山市沐川县和峨边县带来了传统与时尚相融合的根雕、竹编、金丝楠乌木家具等手工艺品;德阳、雅安分别展示了素有“绵竹三绝”美誉的绵竹年画和融入内蒙古牛奶的青砖茶;宜宾市珙县引导企业销售人员通过现场穿戴、吹弹等方式,全面展示了被称作“刀尖上的绘画艺术”的苗族蜡染、苗族服饰、乐器以及苗族手毽等传统非遗文化产品。
  四、深入对接精准扶贫。 积极探索展会促销扶贫新模式,“四大片区”产品销售兴旺。本次活动组织了40家省内扶贫“四大片区”的以农副土特产、民族工艺品、非遗文化产品等为主的小微企业、专业合作社组团参展,占参展企业总数的41%。据统计,为期5天的活动,来自23个贫困地区的参展企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逾千万元。甘孜州组织的以唐卡为主的文化产品,成为媒体关注焦点。其中,德格县藏艺通旅游文化公司旗下经营的由法国设计师设计的“藏艺通”、“子乌”两种品牌,展会首日即销售一大半产品。巴中市柒贝尔银耳面膜公司结合呼市空气干燥、风沙大等特点,大力宣传面膜保湿、美白、可食用等功能,实现现场销售数十万元。广元市苍溪县艾利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携带的太阳能电篱网激发器,产品一经亮相,便吸引了内蒙古、蒙古国等采购商到场咨询洽谈,目前,已与内蒙古朝克公司、蒙古nation公司达成意向性购销协议2300万元。
  五、多元促销拓展市场。 通过指导企业强化市场需求研判、创新营销方式、观摩学习交流、主动加强对接等方式,帮助企业从“等客上门”到“主动出击”,推动“四川造”产品闯进草原“蒙古包”。乐山市五通桥东川机械有限公司在已出口东欧、非洲等国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牧民消费需求,精心准备的“柴油充电宝”小农机与呼和浩特、包头、锡林格勒等地区的农机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雅安义兴藏茶在室内形象展区开展茶艺表演、敬献哈达等活动,吸引大批观众、领导参观“四川馆”,促进了藏茶销售。宜宾市商务局引导参展企业主动赴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呼和浩特市东瓦窑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行市场拓展及发展客户,川茶集团与内蒙古缘泰源有限公司签订了120吨青砖合同。凉山会东县县委书记组织该县七彩洋芋、蚕丝被和燕麦酒等地方特色产品与呼市客商对接洽谈,并邀请内蒙古媒体到场采访宣传报道,达成合作协议上百万元。